第 - 2 - 页
酸、碱、盐知识点归纳
一、常见的酸与碱
1.盐酸与硫酸
盐酸
硫酸
化学式
H24
最大溶质质量分数
%
98%
物理性质(浓)
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打开瓶盖观察到有白雾),有刺激的干燥剂, + H2O = ()2
(4)铁粉:吸收氧气、水蒸气,抗氧化剂,食品的保鲜剂
7.氢氧化钠固体为什么要密封保存?
(1)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
(2)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2 + 2 = 23 + H2O
8.中与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与水的反应。
(1) + = + H2O该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便于观察,在溶液中滴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红色逐渐消失,证明及盐酸发生了反应。
(2)中与反应关键是“酸与碱之间的反应”。
2O3 + 6 = 23 + 3H2O, + H24 = 4 + H2O,2 + 2 = 23 + H2O
以上反应虽然有盐与水生成,但都不是中与反应。
所以说:有盐与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与反应。
、碱性氧化物:
金属
碱性
氧化物
碱
盐
非金属
酸性
氧化物
酸
盐
酸性氧化物+
水→酸
碱→盐+水(可溶性碱)
(1)酸性氧化物:
第 - 5 - 页
碱性氧化物+
水→碱(可溶性碱)
酸→盐+水
(2)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酸
水+ 碱性氧化物→碱(可溶性碱)
4→4·5H2O
(3)水:
二、酸碱性与酸碱度
1.酸碱性:酸性、碱性、中性。注意:呈酸性不等于一定是酸、呈碱性不等于一定是碱。如纯碱不是碱,但其水溶液呈碱性,>7。
2.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用表示,范围:0~14。
(1) = 7 时,溶液呈中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2) < 7 时,溶液呈酸性;越小,酸性越强,越接近7,酸性越弱;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3) > 7 时,溶液呈碱性,越大,碱性越强,越接近7,碱性越弱;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3.一些变化的图像
4.试纸的使用注意事项:
(1)广泛试纸只能精确到整数;
(2)不能把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
(3)能不能事先湿润试纸?不能,这样做相当于把待测液稀释了。
若将试纸先润湿,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如果为酸性溶液,则偏大;若为碱性溶液,则偏小;若为中性溶液,则不影响。
5.雨水的:因溶有2,生成碳酸:H2O + 2 = H23,所以正常的雨水呈酸性,,若 < ,则为酸雨。
三、常见的盐(盐 → 金属离子 + 酸根离子)
1.氯化钠(化学式:)
(1)俗名:食盐
(2)用途:生理盐水(%)、调味品、消融公路积雪(降低水的熔点)
2.常见的碳酸盐
碳酸钙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3
23
3
俗名
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纯碱(纯碱不是碱)、苏打
小苏打
常见用途
建筑业、补钙剂、
治疗胃酸过多
玻璃、造纸、纺织等、
焙制糕点
焙制糕点、治疗胃酸过多
3.碳酸盐的化学性质
(1)及酸反应
及盐酸反应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第 - 5 - 页
碳酸钙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固体逐渐溶解
3 + 2 = 2 + H2O + 2↑
常用于实验室制2
碳酸钠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固体溶解
23 + 2 = 2 + H2O + 2↑
碳酸氢钠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剧烈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固体溶解
3 + = + H2O + 2↑
注:①因为23、3及盐酸反应过快,不便于收集,因此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2。
②能够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2、3、3、()3。
(2)及碱反应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碳酸钠及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23 + ()2 = 3↓ + 2
碳酸钠及()2溶液
23 + ()2 = 3↓ + 2
(3)及盐反应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碳酸钠及(3)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23 + (3)2 = 3↓ + 23
碳酸钠及2溶液
23 + 2 = 3↓ + 2
4.盐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
1.盐(可溶)及金属反应生成新盐与新金属
23 + = (3)2 + 2
+ 4 = 4 +
2.盐与酸反应生成新盐与新酸
H24 + 2 = 4↓ + 2
23 + 2 = 2 + H2O +
中考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归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