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小学数学学具应用的意义.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小学数学学具应用的意义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浅谈小学数学学具应用的意义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原则,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交流、猜测、合作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课堂上,数学学具的使用对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帮助学生更清晰的形成数学概念
  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一般是感知――表象――概念,我在授课中让学生充分操作学具正好符合这一规律,能使学生被动地听变为它们积极主动地学,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我在教学除法的“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先让学生把10个苹果分给两个人(要求学生做出所有的分法),经过学生动手分,出现了五种结果:一人有1个,另一人有9个;一人有2个,另一人有8个;一人有3个,另一人有7个;一人有4个,另一人有6个;两人分别得到5个。然后我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最后一种分法与前四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操作学具(苹果),很直观的知道第五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学生都认为只有每个人得到的苹果同样多才公平,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教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所以合理的运用教具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在研究数量关系时,数量关系和图形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结合图形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轻易的完成这一过程。如我在教学一位数除法时,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我在课堂上是这样利用学具突破重难点的:51÷3把其中50根小棒捆成5捆(每捆10个,5个10)先平均分3份,每份只能是1捆(这样才公平),十位就商1;但是还剩下2捆表示2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把每捆拆开和单另的1根合并成21根,再让学生平均分3份,每份正好是7根(7个1),个位就商7。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

浅谈小学数学学具应用的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