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声声慢
比较学习
授课:姚麦媛
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境凄凉
回顾生平: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如梦令
声声慢
比较学习
授课:姚麦媛
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境凄凉
回顾生平: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声声慢
学习思路:知内容---悟情感---明风格
《如梦令》写的是什么季节?
你从哪些词知道的?
是暮春时节,从“雨疏风骤、
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可知。
这首小令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有人物、有场景、有对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人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曲折委婉地表达了惜花伤春的情感。
词中一问一答,“试问卷帘人”中,“试问”准确揭示了女主人急切欲知又小心试探,是怜花、惜花心情的生动写照。有情人含情而问,无心者轻率作答“海棠依旧”,诗人再次发问: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层层转折,将惜花伤春之情表达的含蓄委婉。她怜惜伤感的对象是春和花,其实也是感叹自己青春易逝。
《声声慢》写的是什么季节?主旨句是那一句?
秋季。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
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
诗人选择哪些意象表达自己的“愁”的?
鉴赏探讨
秋风
秋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借景抒情
愁
淡酒
愁
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
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诗人有哪些愁?
《如梦令》的风格是怎样的?
虽有闲愁,并不凄苦。
清新明丽,词意隽永。
合作探究
《声声慢》的风格:
深沉凝重
哀婉凄苦
品味赏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清代王士祯赞“人工天巧,可称绝唱”,试从修辞、表现手法上赏析。
借代:用“绿、红”称“叶、花”
拟人:“肥、瘦”本用于写人现用来写花
对比手法:色彩对比、形象对比
融情入景:寄寓了爱惜春光的无限深情。
品味赏析
善用常字效果不俗
拟人手法形神俱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声声慢》
宠柳娇花寒食近。《念奴娇》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蝶恋花》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孤雁儿》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品味赏析
寻寻觅觅(动作神态)
冷冷清清(环境心情)
凄凄惨惨戚戚(内心感受)
环境冷清 心境清冷
怅然若失
递 进
沉痛凄苦
作用:
七组叠字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音韵上婉转凄楚,感情上层层递进,
有如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
1、形式上,音乐美、音韵美
2、内容上,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仿写练习
示例: 如梦令
独爱悠悠落木,去雁更识云路。伫立晚风中,不解魂归何处。回顾,回顾,水阔天长难驻。
再见
比较学习如梦令声声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