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宿豫区实验高中集体备课 用案时间: 2013 年 3 月 13 日 星期 三
教学课题
西塞山怀古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
2、了解咏史诗的一般特点。
3、理解诗中借古喻今的写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第 4 页
)
(4)赏析颈联
(5)尾联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深意?(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3、总结主旨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是全诗的主旨。诗人对往事的“伤”是根于当世的忧,伤往事是次,忧当世是主。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虽然表面上还维持着统一的局面,但是几代皇帝都宠信宦官,排挤忠臣。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如诗人认为,这种情势若继续维持下去,必然要加速衰败,重蹈历史的覆辙。所以“今逢四海为家日
②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4)“往事”二字,包蕴深沉,它指自东吴以后在金陵相继建都的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些政权的灭亡,大都有相似的原因。但是人们总不接受历史的教训,在循环往复地因袭着前人的失误而不自省。
“山形依旧枕寒流”句,用拟人的手法。“依旧”是说三百年前如此,三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山形依旧”同英雄们的霸业荡然无存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更突出了他们的可悲。
(5)答:尾联是诗人的感慨与对唐朝统治者的婉言规劝。“今逢四海为家日”句宕开一笔,以褒奖的口吻赞美当世。通过古今对比,诗人深感大唐二百余年统一基业的弥足珍贵。另外,诗人歌颂
第 4 页
”既是诗人欣喜唐王朝这个暂时还统一的局面,又是警喻世人这个局面恐怕很快就要失去,“故垒萧萧芦荻秋”大概将会成为唐王朝未来的真实写照。后人会与此时的诗人一样面对前朝的故垒遗迹,在一片秋风芦荻的摇曳之中而伤心叹喟。如此在内容上则深化了诗的主题思想,在感情上与前面的“人世几回伤往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四海为家”,表现了他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故垒萧萧芦荻秋”句是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芜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亡的见证,分裂失败的象征。这里有赞颂,有庆幸,但更深层次的是提醒,是警诫。安史之乱使唐朝岌岌可危;乱后,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眼前的升平景象不知道哪天会被烽火打乱;如今长满芦苇的故垒,不知道哪天又会变成战争的前沿。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个案补充
迁移创新:
巩固练习
1、怀古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1、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2、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第 6 页
2、一些赏析怀古诗的常识知识
3、结合有关诗句,谈谈怀古诗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
西塞山怀古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