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四军文化建军之路.doc浅析新四军文化建军之路摘要: 新四军成立之初是一支缺乏文化的军队, 新四军领导者将文化建设作为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 充分发挥新四军中知识分子与知识青年的文化特长, 积极宣传抗日, 激发全国军民爱国热情, 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阐述了新四军文化建设的建军之路以及在抗战中的积极作用, 并总结了新四军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以及对当今文化建设的启示作用。关键词:新四军文化建设抗战经验党的十八大指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这里所说的“文化”具有宽泛的涵义,既包括知识水平,也包括文艺与文娱活动,同时还包括政治素养与军事素质。新四军所走过的成功的文化建军之路,其经验很值得后人借鉴学习。一、新四军文化建军之路 1 、延揽人才,奠定军旅文化之基新四军保留了红军时期的不少优良传统, 生活艰苦朴素, 不畏险恶环境, 对敌斗争坚决; 论其不足, 由于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在三年游击时期遭受重大牺牲, 领导力量极为薄弱; 部队知识水平较低, 文化素养非常缺乏。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实际为政委)对引进人才十分重视。他通过多种方式为新四军引进了许多高级知识分子。这其中既包括叶辅平、叶钦和、叶育青、叶天流等自己带来的亲属, 也包括朱克靖、黄序周、吴振邦等原来北伐军中的旧属, 还有一些优秀文化人士和学者名流, 如钱俊瑞、任光、沈其震、林植夫等, 均是在叶挺的邀请和号召下来到新四军工作的。 2 、重视学习,营造军旅文化氛围在大量吸纳知识分子和优秀人才的同时, 新四军重视学习, 以不断的学习逐步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 而对学习的强调, 首先表现在对思想政治工作方面。 1938 年初, 毛泽东推荐袁到新四军任政治部主任, 以加强对新四军的政治领导, 毛泽东在党中央致项英的电报中称“袁) 政治开展, 经验亦多”, 这表明党中央对新四军政治工作的重视。 3 、用其所长,铸就军旅文化灵魂由于长期的战争, 抗日战场和根据地物资匮乏, 条件有限, 但新四军尽量为知识分子和优秀人才提供力所能及的待遇, 尊重他们的工作。当时, 新四军规定,团以上干部的津贴费每人每月仅为四元,营连干部三元,而聘请的专家学者每月可领津贴十多元至数十元,少数的每月在一百元以上。战地服务团任团员的知识青年在政治上享受排级干部待遇, 津贴费每人每月三元, 在那种环境下能够有如此待遇实属难得, 也充分体现了军部领导对知识分子和优秀人才的重视。与提高待遇相比, 新四军更注重以事业留住人才, 将知识分子尽量安排到适合他们、适合他们的专业特长的岗位上, 使其能够发挥才智、迸发热忱,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群策群力、奉献青春。二、新四军文化建设在抗战中的积极作用 1 、文化建军显功效新四军重视人才, 注重学习, 坚定地走文化建军之路, 经过一个时期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思想教育和政治学习,使新四军将士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党的路线、理论、方针和政策, 了解到抗战形势和合作抗战的重
浅析新四军文化建军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