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性氟病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Industrial Fluorosis
GBZ5-2002
工业性氟病是由于工作中长期接触过量无机氟化物所致、以骨骼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范性附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只适用于氟及其无机化合物所引起的疾病,不适用于有机氟化物所引起的疾病。
本病是由于长期接触过量无机氟化物所致,故必须有在高浓度环境下工作多年的历史,发病年限一般在10年以上,劳动条件特别恶劣的特殊情况,接触3年者也有发病。
骨骼X射线改变是本病诊断分期的主要依据。由于骨骼X射线改变仅具有相对的特异性,故必须排除具有类似骨骼X射线改变的其它疾病,如地方性氟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石骨症、骨转移瘤和肾性骨病等。
本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几乎累及每一个器官。这些症状虽非特异,但却可先于骨骼改变或与骨骼改变同时存在,是发现疾病的重要线索,在综合分析中能提供有力佐证。诊断时应参考临床症状,但因其与骨骼X射线改变多不平行,且难以明确分期,故诊断与分期主要以骨骼X线改变为依据。
尿氟检查结果不规律,波动性大,除受饮水和食物影响外,主要原因是留尿时间不一致。氟作业工人尿氟上班后随接触情况而升降,休息24小时后,基本上恢复到原来水平,故留脱离接触24小时后的班前尿较能反映工人体内的实际水平。考虑到尿氟的自然波动,应每周留一次,连续三次以上,取其平均值作为衡量尿氟高低的依据。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尿中氟化物的选择性电极测定法
原理
氟电极法是应用电位法测定溶液中的氟离子活度。氟化镧单晶膜是电极的敏感元件,它对氟离子具有选择性。由于膜内外氟离子浓度不同而在膜两边产生电位差,称之为膜电位(Em)。膜电位的大小与膜内外氟离子活度有关,其关系可用能斯特(Nernst)方程式来表示。当膜内溶液的氟离子活度不变时,则电位与膜外被测溶液的氟离子活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Em=×(RT/nF)×1ogaF-
式中: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等于273十溶液温度℃;
N—离子电荷数,就F-而言,n=-1;
F—法拉第常数,等于96488库伦/克当量;
aF-—氟离子活度,等于氟离子浓度(cF-)与活度系数( g )的乘积,即aF-=-。
测试时,氟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化学电池,电池的电动势E=Eg-Em,式中Eg为饱和甘汞电极 (参考电极)的电位。它是一个常数。所以电动势E与1ogaF-成线性关系。(又称级差或能斯特系数)。在25℃时,对负1价氟离子来说,它等于-。因此,测定电动势E值,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氟离子浓度。
仪器
a)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建议用长沙半导体材料厂生产的CSB—F—1型产品。
b)离子活度计或精密酸度计,或酸度计与高电势电位差计联用。
c)磁力搅拌器。
d)50ml聚乙烯塑料烧杯。
工业性氟病诊断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