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页 共
老年丧偶以后
周 维 梁 志
“送君千里总需别,白头到老终分别”。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生离死别”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过,现代交通发达,生离以后千里相逢并不难,然而,死别却仍旧是人类无法回避的严酷现实。
有人说,中年丧妻(夫)是人生巨大的苦痛之一,其实老年丧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据有关文献报道,有一位叫伯尔克斯的人,对4489位55岁以上的丧妻者进行为时9年的调查,发觉有5%(2 3人)在丧妻后半年内相继去世。半年内丧妻者的死亡率比未丧妻的同龄者竟高40%。而半年以后,两者的死亡率又渐渐削减差距,直至复原到相同的水平。
由此可见,老年丧偶不仅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某些损害,而且还对寿命有肯定的影响。然而,人们对这种状况,往往估计不足。
老年丧偶的苦痛只有“孤存老人”才能深切体会到。由于种种缘由,孤存老人多数不将自己丧偶的内在不快告知后人或其他人,于是在心理和生理上就须要亲人、同事和保健工作者去体察、关切和探讨。因此,我们希望社会各方面能多关切丧偶老人,并留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预防心因性疾病老年丧偶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恶性刺激”。这种精神创伤既会干脆引起某些疾病,又可加重和诱发老人身上的某些“老毛病”。据有人分析,老年丧偶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加重脑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还会对肺部的功能带来不良影响。老年丧偶作为一种恶性心理刺激,可以引起、诱发或加重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肺心病、溃疡病等病的病情。而这些疾病都是老年常见病,也是危害健康和寿命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老年丧偶之后,要设法削减孤存者的心理创伤。在老人去世时,首先应劝慰其配偶。可采纳这样的方式;先提示他(或她)有丧偶的可能性,让他有足够的思想打算,然后再把丧事正式通知他。假如突然告知老人丧偶,这种“晴天霹雳”,一些老人往往难以忍受。
二、清除哀痛盛前面说过,老年丧偶之后的哀痛是巨大的,而且持续的时何很长。消退老年丧偶的哀痛,用简洁的劝告方法,作用不大,这是因为老年人多数比较固执,一般的说理不简单解除其内心的哀思,何况有不少老人丧偶后并不把内心的哀思流露于言表。一般说来
老年丧偶以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