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继承法
第1页,本讲稿共22页
第一章 婚姻家庭制度概述
本章目的:
掌握婚姻法的调整对象、熟悉婚姻家庭性质的双重属性,熟知婚姻家庭制度的演变。
本章难点:
婚姻的本质属性
本章内容:
第10页,本讲稿共22页
六、婚姻家庭的职能
(一) 人口再生产职能
人类自身的繁衍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婚姻家庭关系中进行的。宏观上的社会人口再生产,在微观上是通过婚姻家庭主体的生育行为实现的
(二)组织经济生活职能
家庭作为组织消费的基本单位,仍然是社会分配和个人消费的中介。
(三) 教育职能
家庭是社会中的一个教育单位,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基础教育,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第11页,本讲稿共22页
七、婚姻家庭的历史类型
婚姻家庭制度分为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三种历史类型。
“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
——恩格斯
第12页,本讲稿共22页
七、婚姻家庭的历史类型
(一)群婚制
原始社会中的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婚姻形式。
特征:与杂交不同,排除和限制了一定范围血缘关系的两性关系。
1 血缘群婚制
排除了直系血亲之间的两性关系
2 亚血缘群婚制
排除了兄弟姐妹之间的两性关系,最初排除了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两性关系,后来又逐渐的排除了血缘较远的兄弟姐妹之间的两性关系。
第13页,本讲稿共22页
七、婚姻家庭的历史类型
(二) 对偶婚制
指一男一女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偶居关系的婚姻形式。是集团婚向个体婚的过渡阶段。
对偶婚制是一夫一妻制的雏形,为子女确定生父提供了可能,促使父系社会的形成。
我国的对偶婚大约产生于仰韶文化的晚期。
第14页,本讲稿共22页
七、婚姻家庭的历史类型
(三) 一夫一妻制
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马克思认为,一夫一妻制度的产生是私有制的产物。
1 父系氏族的出现。父亲要求改变传统的母系的继承制度。
2 确保妻子生育出血统纯正的丈夫的子女。
第15页,本讲稿共22页
八、世界当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发展
(一) 婚姻家庭的发展变化
妇女经济地位的上升;离婚率升高;单亲家庭的增长;家庭规模的减小;传统家庭功能的简化。
(二)婚姻法的最新发展
1 家庭暴力被明文禁止
2 无过错离婚法普遍流行
3 非婚同居的承认和制度化
4 同性结合的合法化
5 平等生育权特别是妇女的生育决定权受到了普遍尊重
6 儿童权利保护受到空前重视
第16页,本讲稿共22页
我国的对偶婚
&我国云南永宁地区的纳西族,在民主改革前仍然存在“望门居”的婚俗。“望门居”亦称“阿注”关系。在纳西语中,“阿注”可解读为亲密的朋友或伴侣。女“阿注”住在娘家,男“阿注”在晚间来过偶居生活,次日清晨即离开,回到自己家中。
&我国壮族、傣族聚居的某些地区,解放前还通行着“不落夫家”的惯例,即男女双方虽已成婚,但女方在生育前仍居娘家,在此期间,男方采取走访的形式与女方会面和同居。
第17页,本讲稿共22页
爱情态度量表
1完全同意;2基本同意;3 说不清;4 基本不同意;5 完全不同意
1 爱情没有道理可讲。
2 当你陷入神魂颠倒的爱情,这肯定是真实的。
3 与一个你想跟他结婚却不能的人恋爱,是个悲剧
4 当爱情来袭的时候,你能感觉的到。
5 共同的兴趣真的不重要,只要真心相爱。
6 当你爱上一个人,即使时间很短就跟他结婚也没关系。
7 如果你要爱一个人,你很快就会“知道”。
8 只要两个人相爱,教育背景的差异不重要
9 你可以爱一个人,即使你不喜欢他的朋友
10 在恋爱中经常犯晕
第18页,本讲稿共22页
1完全同意;2基本同意;3 说不清;4 基本不同意;5 完全不同意
11 一见钟情是最高境界的爱情
12 当你在恋爱中,你的伴侣是什么样的都无所谓。
13 当你与一个人恋爱,你能解决和他之间遇到的问题。
14 通常情况下,你只可能和这个世界上1-2个人幸福相爱。
15 如果你真爱一个人,这个理由就足够让你跟他结婚。
16 与你想跟其结婚的人相爱才会幸福
17 爱情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种关系
18 除非两个人相爱,否则他们不应该结婚
19 多数人一生只会有一次真爱
20 多数人都会有梦中情人
第19页,本讲稿共22页
1完全同意;2基本同意;3 说不清;4 基本不同意;5 完全不同意
21 多数情况下,你会知道你是否“遇”对了人
22 爱的越多,越容易产生嫉妒。
23 恋爱中,你更多时候是受感觉而不是受思维驱使
24 对爱情更好的描述是兴奋而
婚姻家庭继承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