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 ·秋思
学习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背诵。
二、理解《天净沙 .秋思》所描写的景物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曲所展示的画面。
.ppt
二读 对比体会情景关系
枯藤老树昏鸦
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并列在一起,采用白描手法,着力渲染,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在深秋的背景下渲染出一个萧瑟荒凉的意境。
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如改为“枯藤老树相缠,枝头立定昏鸦”为什么不如原句好?)
枯藤∕老树∕昏鸦
你从“昏”鸦的“昏”字读出了什么意味?
“昏”鸦的“昏”字,与夕阳西下呼应, “昏鸦”让我们联想到的是黄昏时乌鸦回巢的画面,这画面,有几许苍凉,更有几多温馨,令天涯游子触目伤怀:连乌鸦都回到自己的家了,而我却仍旧孤独地游走天涯。
小桥 流水 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
像一幅一幅幽远恬静的水墨画,给人温馨恬淡之感,让人想家。
小桥流水,似是江南温婉多情的景物,给人以一种清丽明快的感觉,把这一句放在曲子中,是不是与整首曲子的愁情不一致呢?
此句温馨恬静、温暖舒适,让人想家,与前一句悲凉秋景形成鲜明对比,更加触发了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
写法:采用对比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更能衬托感情的悲伤。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
何为“瘦马”?
马为何而瘦?
改为骏马可以吗?
同样是古道西风的背景,一字之差就把诗人因长期飘零而瘦变成了侠客行走江湖之俊,意境全变。
瘦字从侧面写出了游子长期漂泊之苦。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我”的境况)
(别人的生活)
对比
通过对比,更能衬托出游子在旅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更能触发游子的思乡之情。
感情的触发点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抒情句 中心句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思乡——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
三读 比较探究 反思升华
学习思考
1、写景与抒情是什么系?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烘托
写 景
抒 情
对比
反衬
荒凉
温馨恬静
凄凉
思乡
断肠
学习思考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主题
这首散曲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感情。
前三句写景,但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和乡思。“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环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一句推出一幅恬静温馨的画面,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
“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点出了时间,并照应了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因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
小结
根据《天净沙 秋思》中的情景,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语言描绘一幅“天涯游子思乡图”
天净沙秋思课件.ppt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