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中对投射性认同的临床处理
总共三种处理方法
第一,克莱因学派的解释
第二,沉默的反移情的自我分析
第三,此时此地的方法
第一,克莱因学派的解释
早期克莱因学派者是直接地用克莱因的学说来解释投射性认同。后来变得比较柔和一些。
比昂的一个例子。
一位患者沉默了三十分钟,然后告诉比昂他听到了铁块落到地板上的声音,比昂对此的的解释是,患者害怕看到自己内心有些什么。患者接着说他害怕自己被谋杀.
比昂接着解释,认为患者很嫉妒(忌恨)自己和治疗师,因为他们能够一起努力让他变得更好,这种嫉妒让患者把治疗师和他自己这两个人变成了他自己内心的一部分,就像一块死板的铁块和死气沉沉的地板的关系一样,这两个东西聚在一起不是要给患者生命,而是要杀死他。比昂解释完后,患者变得十分焦虑,无法继续进行分析。(Bion,1959, p. 57).比昂认为患者的焦虑恰好说明了解释的准确。
克莱因学派对投射性认同的解释的特点
解释和描述患者的内在(迫害性)客体.
但是这种解释往往是让人难以接受和理解的.
后克莱因学派在对投射性认同的解释上做出了一些技术上的改变,更加注重此时此地的原则。
包括比昂本人,在容纳者模型提出以后,也不再如此强调直接的解释。
第二,沉默的反移情的自我分析
这主要是 Thomas Ogden的观点,(Odgen ,1979, 1982).
Odgen的理论背景有很大一部份是来自于Bion的“容纳”观念.
的确需要解释的时候,Odgen提出需要注意解释时候的共情和和谐,并且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解释,而不要暴露治疗师的个人情感体验,反对分析师把自己处理投射性认同的过程清晰明白地告诉患者。
有一个督导的案例说明Odgen的观点,( Ogden 1982, pp. 570)被督导的治疗师处理一位自杀的女性,患者自己的母亲在她10岁的时候自杀成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自杀倾向、治疗师感到受到了威胁,觉得自己受到了躯体虐待,就像自己就要胃穿孔一样。治疗师告诉患者,只要自杀是持续的当前的威胁,自己就不可能有效地工作,清晰地思考。 Ogden告诉治疗师,他正在重新创造患者10岁时候的生活条件。通过投射性认同,治疗师知道了和一个长期自杀的人在一起的时候要承担多大的责任。这时候需要做的工作是沉默的解释。对于患者的自杀威胁,Odgen建议治疗师可以这么说, "我想你是想让我知道完全为你母亲负责而又完全不能帮助她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精神分析中对投射性认同的临床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