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书 五 经 ”的精髓
“ 四 书 五 经 ”的精髓
“ 四 书 五 经 ”的精髓
“ 四 书 五 经 ”
的
精 髓
“ 四 书 五 经 ”的精髓
“ 四 书 五孔 子
译文: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们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29.女(通“汝”rǔ,代词“你”)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孔 子
译文:你要做品德高尚的读书人,不要做品行低劣的读书人。
3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孔 子
译文:只有文采和质朴和谐适度,这以后才能成为君子。
3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孔 子
译文:对于礼,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32.知(zhì)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孔 子
“ 四 书 五 经 ”的精髓
“ 四 书 五 经 ”的精髓
“ 四 书 五 经 ”的精髓
译文:机智的人喜欢像水一样周流不滞,仁厚的人喜欢像山一样稳重不迁。
33.知(zhì)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孔 子
译文:机智的人像水一样动,仁厚的人像山一样静。
34.知(zhì)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孔 子
译文:机智的人动而不括(约束)故乐,仁厚的人静而有常故寿(立足长久)。
35.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孔 子
译文:把无过无不及和谐适度的理想状态作为一种道德准则,大概是最高的了!
3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孔 子
译文: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
3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孔 子
译文:学习知识不满足,教诲别人不倦怠。
38.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孔 子
译文:以道为志向,以德为准则,以仁为凭借,以“六艺”为学习活动内容。
39.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论语·述而》——孔 子
译文:教育学生不到他苦思苦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40.举一隅不以三隅(yú)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孔 子
“ 四 书 五 经 ”的精髓
“ 四 书 五 经 ”的精髓
“ 四 书 五 经 ”的精髓
译文:告诉他一个角是什么样儿,他不能推知其他三个角是什么样儿,就不重复教他了。
4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孔 子
译文:用不义手段富有并且尊贵,对于我来说像天空漂浮的云彩一样。
4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孔 子
译文:发愤得忘了吃饭,快乐得忘了忧愁,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43.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孔 子
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悖乱、鬼神这类事情。
4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孔 子
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
4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孔 子
译文:仁远吗?我想仁,仁就到了。
4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孔 子
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47.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论语·泰伯》——曾 子
译文: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奋斗到死才停下来。
4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孔 子
译文:用《诗》激发意志,用礼作为行为的立脚点,用乐完成修养。
,犹恐失之。《论语·泰伯》——孔 子
“ 四 书 五 经 ”的精髓
“ 四 书 五 经 ”的精髓
“ 四 书 五 经 ”的精髓
译文:学习知识像害怕追赶不上那样,学到以后还恐怕失去它。
50.子绝四。毋意(通“臆”),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他主张思考不要凭空臆测,说话不要妄下断语,为人不要固执己见,处事不要我行我素。
5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颜 渊
译文:孔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教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引导我的行动。
5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孔 子
译文:消逝的一切像河水一样啊!昼夜不停地流去。
53.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论语·子罕》——孔 子
译文:比如堆山,差一筐土未能完成,停止,是自己停止的。
54.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孔 子
译文:比如平地,即使倒上一筐土,前进,是自己前进的。
5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孔
“ 四 书 五 经 ”的精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