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专题讲座
犯罪心理的概念
犯罪: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律、依法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
犯罪心理
广义:与犯罪有关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
狭义:支配行为人施行犯罪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
*
犯罪心理学专题讲座
犯罪心理的概念
犯罪: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律、依法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
犯罪心理
广义:与犯罪有关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
狭义:支配行为人施行犯罪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
*
2021/2/23
犯罪心理的特征
目的意识
主客观两重性
可转化性
*
2021/2/23
犯罪心理学的内容
犯罪心理学绪论
犯罪心理形成论
犯罪心理类型论
犯罪心理治理论
*
2021/2/23
第二讲
犯罪与刑罚的人性根底
*
2021/2/23
人性的心理学分析
性善论
性恶论
马克思的观点:
人的本性是生物性,人的本质是社会性
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方式就构成了人性
*
2021/2/23
人类需要的特点
需要内容的无止境性
〔欲望无穷性〕
满足需要的受制约性
*
2021/2/23
犯罪与刑罚的人性根底
犯罪的不得已性质
刑罚的不得已原那么
*
2021/2/23
第三讲
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
2021/2/23
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
对成心犯罪而言,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的形成及其外化过程。
形成犯罪动机的两种方式:一是由需要直接引发;二是由外在诱因与需要共同引发。
犯罪动机的形成过程也是行为人心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
*
2021/2/23
动机冲突及其转化
动机斗争主要表现为行为人在犯罪收益与犯罪本钱之间进展考量。
犯罪收益是指通过犯罪所满足的需要的程度。犯罪收益越高,犯罪动机越可能被选择。犯罪收益包括物质利益、权力晋级、精神满足、生理快感,等等。
犯罪本钱即犯罪所付出的代价。犯罪本钱越低,犯罪动机越可能被选择。
*
2021/2/23
犯罪本钱
时机本钱:由于选择犯罪而必须舍去的其它利益。包括社会地位、职业状况、收入、生活条件、家庭幸福,等等。因为犯罪舍去或者可能舍去的利益越多,犯罪的时机本钱就越高。
惩罚本钱:因为犯罪败露所直接付出的代价〔例如,遭受声誉、精神、经济、肉体等方面的损失与痛苦〕。破案率越高,越及时,判刑越重,惩罚本钱越高。
*
2021/2/23
犯罪决意的形成
犯罪动机的形成并外化为犯罪行为的可能性,与预期的犯罪收益成正比,与犯罪本钱成反比。
只有当预期收益大于犯罪本钱时,行为人才可能选择犯罪;特别是二者的剪刀差越大,犯罪决意才越坚决。行为人通常会表现出积极创造犯罪条件和寻找适宜的犯罪时机。
*
2021/2/23
主要的犯罪动机
财产动机
进犯动机
性动机
权利动机
其它动机〔如声誉、自尊、自我实现等〕
*
2021/2/23
容易导致心理失衡的错误意识
老实吃亏心理
攀比嫉妒心理
补偿回报心理
从众同流心理
浓缩人生心理
偏激急躁心理
其它不良心理〔如幸运心理〕
*
2021/2/23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主体因素〔内在动因〕
主体外因素〔外在诱因〕
*
2021/2/23
主体因素〔内在动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角色
*
2021/2/23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生理因素
年龄
性别
染色体
脑电波
内分泌
体型
外貌
*
2021/2/23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心理因素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等等。
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气质、才能。
自我意识
*
2021/2/23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社会角色因素
社会地位
经济状况
职业
受教育程度
*
2021/2/23
主体外因素〔外在诱因〕
自然因素:时间、地理环境
社会因素:家庭〔家庭构造、家庭教育〕
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人际关系、教学管理等〕
群众传媒
社会环境
*
2021/2/23
第 四 讲
犯罪心理的预测与预防
*
2021/2/23
对犯罪预防的总体认识
行为人犯罪的内在根源是运用社会不认可、不能容忍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具有不得已的性质。因此,刑罚对犯罪的控制作用是有限的。犯罪是社会制度不够完善的产物,在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政策尚未到达尽善尽美的时候,不要奢望人类可以完全消灭犯罪现象,而只能理性地将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
2021/2/23
控制犯罪的措施
对犯罪的控制,包括行为人内在的自我控制和外在的社会控制。自我控制
犯罪心理学专题讲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