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重点、要点
一、考试形式:闭卷
二、试卷题型及分数分布:
1、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14题,共28分)
2、简答题: (每题 8分,3题,共24分)
3、论述题: (每题 16分,2题,共32分)
4、材料题(400字以上):(每题 16分,1题,共16分)
三、教学重点(见第二张)
四、教学要点
绪论
教学要点:
1、知行统一是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P11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P15
第一章
教学要点:
1,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P38
2,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P22
3,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P22
4、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P31
5、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P31
6、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P21
7、确立科学信念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8、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惟一标准是社会实践 P23
第二章
教学要点:
1、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 国家 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主体。P48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P50
3、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是爱国行为 P56
4、爱国主义的基础是爱国情感 P56
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P45
6、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p53
第三章
教学要点:
1、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 P65
2,拜金主义是引发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
3、人生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 p74
4、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P75
5、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P75
第四章
教学要点:
1、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劳动 P91
2、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P91
3、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P102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P102
5、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 P114
6、关于“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P115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7、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是道德和法律 P125
第五章
教学要点:
1、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遵纪守法 P128
2、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P126
第六章
教学要点:
1、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P147
2、对吃穿住用的构想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追求目标,是人们的生活理想
3、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P
《思修与法律2012-2013第一学期》教学要点(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