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10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他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征进行分类,所以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具有一定的精度。
4、从成像方式、成像特点两方面来分析。
5、植被类型的识别与分类,植被制图,土地覆盖利用变化的探测,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数的提取与估计等。技术有多元统计分析技术,
基于光谱波长位置变量的分析技术,光学模型方法,参数成图技术。
六、论述题:(1、3小题10分,2小题9分,共计29分)
1、第一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到达地面后:吸收、
第二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漫入射。
2、共同点:都有色、形、位;区别:航空是摄影(中心成像、像点位移、大比例尺),卫星是扫描成像(宏观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丰富、
动态观测)。
-
. z.
3、更好的发挥了不同遥感数据源的优势互补,弥补了*一种遥感数据的不足之处,提高了遥感数据的可应用性。如洪水监测:气象卫星
—--时相分辨率高、信息及时、可昼夜获取、同步性强、有利于动态监测;TM----信息丰富、几何性能好、空间分辨率高、有利于分析洪水信息;雷达----较易观察水体和线性地物、可全天候获取信息、有利于实地监测洪峰。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8答案
一填空题(30分)
1、农作物的识别与种植面积估算,长势监测和估产模式的建立。
2、光谱微分技术,光谱匹配技术,混合光谱分解技术,光谱分类技术,光谱维特征提取方法,模型方法。
3、 RS,GIS,GPS。
4、方位关系,包含关系,相邻关系,相交关系,相贯关系。
5、丰富的信息量,直观形象性,具有一定数学基础,现势性强。
6、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是否使用训练场地。
7、罗伯特梯度,索伯而提速,拉普拉斯算法,定向检测。
8、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
9、相邻关系。
二简答题(30分)
1、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宏观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丰富,动态观测。
3、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4、从四个方面评价: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5、土壤的反射曲线与其机械组成和颜色密切相关,土壤的光谱特征还受到地貌、耕作特点等影响。
三.论述题(40)
1、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是根据样本选择特征参数,所以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样本数目要满
足分类的要求,有时这些不容易做到;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他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征进行分类,所以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具有一定的精度。
2、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3、1、蓝色,对水体由投射力。2、绿色,探测健康植被绿色反射率。3、红色,可量测植物绿色素吸收率。4、近红外,测定生物量和作物长
势。5、短波红外,探测植物含水量及土壤湿度。6、热红外,探测热辐射。7、短波红外,探测高温辐射源。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7答案
-
. z.
一填空题(30分)
1、Landsat、SPOT、CBERS。
2、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3、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4、米氏散射、瑞利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5、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位置、图型。
6、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
7、宏观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丰富,动态观测。
8、相交关系。
二简答题(30分)
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2、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
术。
3、摄影是通过成像设备获取物体影像的技术。
4、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是根据样本选择特征参数,所以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样本数目要满
足分类的要求,有时这些不容易做到;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他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征进行分类,所以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具有一定的精度。
5、 1、斯忒潘-波尔兹曼定律:绝对
遥感导论梅安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