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与中国政治——李强先生访谈录采访者:杨旭日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蕌蕌学人简介:李强,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博士毕业,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有西方政治哲学、韦伯的社会理论及中国晚清以来的社会政治思想等。出版的著作主要有《自由主义》以及若干论文。问:李强先生,我受《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的委托对您作学术访谈。大家知道您在西方政治哲学及韦伯研究方面造诣颇深,我现在有一些问题要请教您。不过先还是请您谈谈您的学术历程。答:你说的这两个方面我都做了一些努力,还谈不上什么造诣。至于我的学术历程,大概是这样的,我出生在农村,在农村读完小学、中学。文化大革命时在村里当民办教师。文革结束、恢复高考以后,考取了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后来,系里恢复办政治学专业,我成了那个专业恢复后的首届毕业生。本科毕业后,留系从事教学工作。后来考取了出国研究生,于1985年出国留学,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1994年回北大任教。我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都是在留学期间逐步形成的。开始在英国,就读于伦敦大学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后来由于我的导师去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我就跟着去了大学学院。在英国期间我专攻政治哲学,特别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英国的学术制度很严格,导师指定许多必读书目,读后写出读书报告,在小型的读书会交流和研讨。这些训练使我受益非浅。在博士论文选题时,导师建议我把自己的背景和西方理论结合起来,那时读了汉学家史华兹(BenjaminSchwartz)关于严复的著作,书中许多观点我不敢苟同。后来我就选严复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探讨严复与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命运,并进一步思考中国自晚清以来社会政治思想的演变。韦伯对传统中国有过很多极为精辟的论述,这样很自然,我慢慢关注起韦伯来了。后来我去了美国,在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做访问学者,这时才系统钻研古典社会学,特别是韦伯的学说。在国外这些年的读书与研究经历决定了我后来的研究方向。我的研究兴趣大概集中在三个方面:西方政治哲学,在这方面我曾写过若干文章,并在《自由主义》一书中对这几年思考的一些主要问题做了梳理。关于韦伯的研究,与别人合作翻译了一些韦伯著作,我翻译的部分已收入《经济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等书中,也写过一些文章。关于严复与中国近代思想,在中文与英文杂志上发表过几篇文章。蕌问:李先生,刚刚听到您提到您对自由主义做了精湛的研究,您能否介绍一下有关西方自由主义的基本脉络和轮廓?蕌答:这是一个很大而且较为复杂的问题,很难三言两语说清楚。在《自由主义》一书中,我对自由主义的历史沿革,理论脉络及其内在矛盾做了较系统的分析。自由主义是西方近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在今天的西方,自由主义的理论前提已深深植根于大众共同的政治、社会、经济态度之中。自由主义在我国学术话语中也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但人们总是比较随意地使用它,所以这个概念的内涵比较混乱。我在分析自由主义时认为西方自由主义包括政治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社会自由主义以及哲学自由主义几个层面的内涵。政治自由主义包括个人自由、宪政与法治、代议制民主等原则。经济自由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保障财产权利,保障个人的经济自由,强调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社会自由主义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正义
李强- 自由主义与中国政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