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吻兽,鸱吻,鸱尾.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吻兽,鸱吻,鸱尾
什么是吻兽
相传鸱吻是龙的儿子,所谓龙生九子,鸱吻为其中之一。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
初作鸱尾之形,一说为蚩(一种海兽)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灾。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名鸱吻,又称璃瓦者为多,而且造型个大苍劲、华丽美观。我国目前最大的“大吻”在故宫太和殿的殿顶上。它由13块琉璃件构成,,,是我国明清时代的宫殿龙饰物“正吻”的典型作品。   “龙避邪”千年演变,各历史朝代在使用上并无定则,各自形成独特的风格。至清代"避邪物"始成定制。规定:翼角处“骑凤仙人”之后的“走兽”皆用单数,数量最多可达11个。如最高等级的殿宇,故宫太和殿的垂脊兽的数目就是11个。而地方建筑物上的“避邪物”则自有习惯,而且南北地域各有差别,多不遵守官制,走兽造型亦生动活泼、曲线优美、气质精秀、朴拙浑厚、神态各异其趣。   从“龙避邪”的普及,可知中华民族建筑文化和风土人情,及人们祈盼安宁、幸福,企盼在同天灾火患斗争中得到“仙人走兽”之帮助,以“驱鬼魅”、“镇宅”、“避煞”、“破邪”。如装龙饰物可避火灾、调风雨,因为龙能兴风作雨;龙还是权力和富贵的象征。凤饰物则象征着吉祥如意,也含富贵和权力之意。狮子则是兽中之王,有震百兽、示威武之象征。獬豸传说能辨别是非曲直,是“正大光明”和“清正公平”之象征。总之,无论是“龙避邪”,还是“仙人走兽”,都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寄托,它既是一种建筑装饰,又是一种民族文化;装饰显示着建筑物的豪华和宅府的等级。   时至今日,人们仍可见到“龙文化”在新建的仿古建筑上展示,如今的龙文化(装饰)不仅仅是为了“避邪”;而且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海内外,凡饰有"龙避邪"的,一定是华人宅府),凝聚了民族的魂之所在。
现实建筑证据
清式殿堂建筑,不论是庑殿顶还是歇山式建筑的房脊之上,都把建筑的功能与艺术造型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起到建筑艺术中的完美和谐的统一,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最高型制。在等级森严的帝王时期,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寺庙一类的皇家建筑,是中轴线建筑最常采用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等。
吻兽的样式
  鸱尾之名据汉代文献,传说南海有鱼虬,尾似鸱,可以激浪降雨,于是便在屋脊的两端作上翘鸱尾形,以魇火取吉。q以来的陵墓、石窟中所见鸱尾,尾身竖立,尾尖内弯,外侧施鳍纹。据记载大约在晚唐以后,鸱尾下部塑成含脊的兽头,即改称为鸱吻。有的尾尖分成鱼尾形的两叉,如山西大同下华严寺辽代薄伽教藏殿的壁藏和天津蓟县辽代独乐寺山门的鸱尾都是这样。    鸱吻
宋以后鸱吻的形象可见于敦煌壁画和卷轴画如《瑞鹤图》、《滕王阁图》、《黄鹤楼图》等,吻部都绘作兽头形。《瑞鹤图》中的兽头形似龙头,上翘的身体雕有鳞片,尾部为毛束。明清官式建筑中将吻都作成龙头形,上部内弯后又向外卷曲,身上塑龙鳞,身内塑龙爪,并塑有1条小龙,吻背上插着剑把,吻侧突出1个小兽头,这样的正脊被称做吻兽。垂兽、戗兽和岔脊上的嫔伽、蹲兽都出现于宋代。清代蹲兽称为走兽,数量有所增加;嫔伽称为仙人。在最高等级的建筑中,仙人走兽的排列次序是:最前为仙人,然后是龙、凤、狮子、麒麟、天马、海马、鱼、獬、、猴。等级较低时,走兽的数目也相应减少。明清民间建筑中的吻兽形象也很繁多。
黄釉陶鸱吻
  2008年,广州中山四路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挖掘现场出土了一件黄釉陶鸱吻,高约一米,宽约八十厘米,重达六七十斤,釉色均匀带有光泽。这件出土的鸱吻残件全身刻鱼鳞纹,背部刻羽翼,龙爪凤尾,身下刻云气纹,头部残缺。但仍可以判断它是一个瑞兽的建筑构件,并且延续了唐代鸱吻的敦实风格,线条流畅。据考证,此物件是迄今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好的鸱吻。
琉璃鸱吻
  陶胎绿釉。通高152厘米、底宽58厘米 琉璃鸱吻
、厚30厘米。龙头鱼尾,双目怒睁,张口吞脊,形象威猛神异,身有鱼鳞,十分光滑,极富观赏价值。是目前国内出土最大的鸱吻。鸱吻是中国古代传说中龙的九个儿子之一,一般用于装饰在殿堂建筑的正脊两端,具有防火、辟邪作用。1972年西夏陵区6号陵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从尾到鸱吻
  吻最早叫鸱尾,它的位置在正脊的两端,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汉武帝时,反映在壁画和雕刻上,则出自北魏至隋、唐的石窟和陵墓鸱尾 本作“ 尾”,即“鸱吻”。《北史·高道穆传》:“李世哲多有非法,逼买人宅,广兴屋宇,皆置鸱尾。”   《事物纪原》卷八引吴处厚《清箱杂记》:“海有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汉柏梁台灾,越巫上压胜之法。起建章宫,设鸱鱼之像与屋脊,以压火灾,即今世鸱吻是也。”   鱼尾 古时屋脊装饰。古代宫展屋脊上的饰物。汉以宫殿多火灾,据术者之说,为鱼尾星之象以禳之。见宋彭乘《墨客挥犀》五。也作“鸱尾”。   《旧唐书玄宗纪上》:

吻兽,鸱吻,鸱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宝钗文档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