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予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肃穆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如“但愿人漫长,千里共婵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都是流传至今的佳话。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很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皓月当空时,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个习俗,月饼象征着团聚。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探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此时此刻已颇为相像了。
关于中秋节的传闻也有许多。其中,最为人熟识的当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相传嫦娥偷走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有许多版本。奔月后,嫦娥住的广寒宫其实是一个很孤独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兔子,就别无他物。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教师们,同学们。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每个民族长期积累的文化传承,传统节日蕴涵着民族的精神。蕴涵民族的价值取向,蕴涵着民族的文化根基。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传统节日背后所隐藏的价值。“时尚的东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东西才能漫长。”
海上升明月,天际共此时。最终,预祝大家中秋欢乐,合家团聚!
感谢大家!
迎中秋庆国庆演讲稿学生【三】
教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秋浓了,月圆了,又一个中秋要到了!本周日,农历的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处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它仅仅次于春节,是我国的其次大传统节日。
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聚节”。
金桂飘香,花好
迎中秋庆国庆演讲稿学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