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音乐艺术的特质及当代意义.doc文艺天地 YISHUTIANDI
古琴音乐艺术的特质及当代意义
刘英丽
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既与研究者、表演者有着 密切的关系,也与传播受众有着极大的联系。古琴艺术 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努力。然而,伴随着现代社 会的的发展,文艺天地 YISHUTIANDI
古琴音乐艺术的特质及当代意义
刘英丽
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既与研究者、表演者有着 密切的关系,也与传播受众有着极大的联系。古琴艺术 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努力。然而,伴随着现代社 会的的发展,文化的转型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传 媒技术的极大革新,使得传统的文化艺术离我们越来越 远,而其精英性、严肃性更是给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 纱,营造出一种曲高和寡的陌生感。其实,古琴作为一 种民族艺术,和其他音乐艺术一样,它同样可以表达人 的精神与情感,通过古琴艺术的演绎,弓I起听众的情感 共鸣。古琴作为一门古老的音乐艺术,经过几千的风雨 沧桑能够传承至今,恰恰说明它有非常强的生命力,然 而,当下社会又有当下的时代特征,古琴艺术有着极其 重要的当代意义,服务着当代人的心里世界。
一、古琴音乐艺术的特质
(一)浓郁的人文精神
古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作为经典艺术它在历史岁月中,不断吸收着吸收了中华 民族的精气与灵性,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壤,经一代代 文人琴士的呕心沥血,逐渐铸成了其独特的人文与艺术 内涵。在古代社会,琴盛于文人之间,可以说琴是文人 社会的一个代表。文人是中国古代社会很特殊的一个群 体,也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群体,他们有着自身的价值趣 味,他们有时独立而洒脱、浪漫而高尚,追求自己的理 想与抱负,同时,在儒家思想熏陶下,他们有自己的行 为准则、道德情操、审美标准和处世之道,他们敢于为 追求真理而牺牲自我,朝闻道夕死可矣。他们不受世俗 物质困扰,追求精神世界的高尚,推崇君子之风,清贫 却胸怀天下。琴作为文人修身养性之器物,琴的高雅性、 纯洁性恰恰凝聚了文人独特的气质与精神能量。
田青先生在对古琴的人文精神的论述中,将古琴的 人文精神归纳为一个"敬"字,对人文高度凝练了古琴 艺术的崇高性。“敬”在汉语世界里,既有尊重、尊敬之意, 也有敬畏之意。“敬”,同时也表达了一种从内而外的谦 和态度。谦和,是文人的一种品德,谦和使人是把自己 摆的更低姿态一些,这样才能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敬” 字并不代表完全的认同与盲从,它代表着一种态度,是 一种尊重、谦和的态度,一种发自内心而外向的敬畏之 情,也是为人处世所把握的一个“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琴艺术包罗着与自然、与社 会、与人的关系。然而,古琴文化除了“敬”之外,在 儒家看来,还有一个“和”。“敬”与“和”代表着层次 关系,表达的是一种略有高低的关系,“和",更多的是 平等的关系;对待古琴艺术,我们既要保持敬畏之心, 也要保持和的态度,“敬”体现的古琴文化博大的胸怀, “和”则体现古琴文化谐和之意,与自然之和,与人文 之和,它折射一种包容的、平和的态度,与恰到好处的 尺度。人与古琴音乐之间,存在“敬”,便能以尊重古 琴的态度,用心聆听去古琴音乐,感受古琴音乐内涵 有了 “和”,便能产生和谐之声,人琴合一,弦指相通, 听琴者能体会音乐的表达,琴人诊释音乐的灵性。古琴 音乐文化中“敬”与“和”,虽不能包罗万
古琴音乐艺术的特质及当代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