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法开题报告_书.
1 / 15
XX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开 题 报 告
立项编号 L150501059
课题名称对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法的研究
学科分类 小学语文 及方法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 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
7 / 15
〔1认真研读课例,整理得出相关课例中关于课堂导入的内容及有关评价。
〔2深入课堂,揣摩教师的课堂导入环节的成功之处与不尽合理的细节,并形成文字材料。
〔3课堂实践,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进行同一篇目的课堂教学,总结成败得失。
〔4重新深入课堂,用精心设计的导入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体验反思其成败得失。
〔5以课后反思的形式随时记录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阅相关教育文献资料,并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阶段: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准备结题申请和撰写结题报告,对进行研究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论文。
六、经费分配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我们学校能够为资金担保,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同时我们课题组珍惜经费,合理使用。
七、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预期的成果:
〔1深入而全面的认识语文课堂导入的特点;
〔2探究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3撰写研究报告,形成较系统的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导入方法和模式。
.
8 / 15
课题负责人签名 郝玉英
2015 年 11 月 3 日
.
10 / 15
专家评议: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前期准备材料,经过认真评议,形成如下论证意见:
1、本课题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强。
2、课题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在推行新课改的前提下开展"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法"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进"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课题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总要求,对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的主导思想及其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及推广意义。
3、课题研究内容具体。课题明确了以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法为依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及教师教学方式为核心的研究内容,较为准确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面向实际,有较强的实用性。建议对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做更清晰的界定,加强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的关联度,并适当细化和具体化。
4、课题研究方法得当。如课题中的行动研究法,能保证课题研究真正服务于教学改革。建议由于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其他的研究方法,请酌情补充并注意研究方法实施时的科学性、规范性。
5、课题研究计划全面。首先,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研究任务的分工较明确。其次,在研究计划中,按时间序列、班级序列进行了详细的过程设计,并对实施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划分。建议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施,课题组应加强"课题研究、反馈总结"的保障条件,可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并把课题研究和学校教研工作结合起来,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
.
10 / 15
6、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多样化。建议教师多渠道收集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法"教学法的教学信息资源,对实施计划不断完善与总结,形成预期成果。成果形式不局限在教研论文、研究报告、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上,可酌情增加值得推广的模式、评价标准等,并注意成果的学术性、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专家组最后建议,课题组应进一步修改并完善开题报告,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合理分工,展开课题研究并定期交流研究心得与成果,还要根据时间顺序分阶段对研究过程性材料及佐证材料进行归档与整理。
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按开题报告进行研究。
评议专家组签名 卜祥海 卜庆峰 代兰英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法开题报告 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