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
第1页,此课件共27页哦
陶渊明(365-427),东晋时期大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五柳先生,靖节先生。浔阳柴桑(江西九江)人。
第2页,此课件共27页哦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思想归去来兮辞
第1页,此课件共27页哦
陶渊明(365-427),东晋时期大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五柳先生,靖节先生。浔阳柴桑(江西九江)人。
第2页,此课件共27页哦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东晋末年的思想学术是以老庄思想为主体的玄学,佛教、道教亦广泛传播,传统的儒家思想虽受到冲击,但并未完全泯灭。儒家的济世救民的入世精神、道德人格修养、安贫乐道的心态,在他的思想中均有所体现。
第3页,此课件共27页哦
而道家的追求个体自由和超脱世俗的出世精神,以及崇尚自然、追求反朴归真的思想,又深深地嵌入了他的灵魂之中。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精神支柱。
第4页,此课件共27页哦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
第5页,此课件共27页哦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五言诗成就最高。他的五言诗可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田园诗派。后代批评家常称其为“田园诗人”。
第6页,此课件共27页哦
陶渊明现存文12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形成了平淡自然,洗尽铅华的独特风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主要作品:《饮酒》《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第7页,此课件共27页哦
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第8页,此课件共27页哦
题 解
归 去 来 兮 辞
语气助词
回去吧
回去
回去吧
第9页,此课件共27页哦
关于“辞”
辞:战国后期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
特点:四句为一节, 每句一般六字或四字,一般要压韵对偶,多用语气词“兮”。
第10页,此课件共27页哦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第11页,此课件共27页哦
重点字词(第一段)
胡:为什么
既自以心为形役:既,既然;以,认为,知道;为,被;形,身体.
奚:为何
悟,知道;谏,劝止,挽回
实:确实,实在
飏:通,扬,飞扬
问征夫以前路:以,用;征夫,行人;用前面的道路来问行人
恨,抱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
第12页,此课件共27页哦
总结第一段的段意
作者经过仕途的坎坷,经过深思熟虑作出庄严决定,说明弃官归家的原因.
第13页,此课件共27页哦
第二段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第14页,此课件共27页哦
第15页,此课件共27页哦
衡宇:衡,通“横”;横木为门的房子
眄庭柯以怡颜:眄,斜视;柯,树枝;怡颜,愉快神色
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明白
园日涉以成趣:涉,走;在园子里每天走走成为了一种乐趣。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扶老,拐杖;以,连词,相当于“而”;流,周游;憩,休息。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翳翳,阴暗;将入,快下山
第16页,此课件共27页哦
总结第二段
归家后的日常生活,充满闲适,宁静的情趣,反衬官场污浊。
第17页,此课件共27页哦
第三段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
归去来兮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