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礼仪
都说古人讲礼,但你可知道,哪些礼仪有趣?哪些礼仪可恶?哪种礼仪最受重视?都说古人过的是绿色生活,但你可知道,他们穿什么?吃什么?食什么肉?茹什么素?是否有盐?是否有醋?怎么住?又怎么行路?下侯对大国诸侯也行朝礼,其制度不可详考,大致礼数较为平等。晋文、襄二公做盟主的时候,曾定下“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的制度。
(七) 丧礼
丧礼是古人所最重视的礼,记载最多,虽然不可靠的居大部份,但是大致的情形还可以想象出来。据说凡有病将死的人必须睡在正屋的北墙下,死后移到牖下。刚死时,由一个人拿着死者的衣服上屋向北面招魂三次,下屋时由另一个人把这衣服盖在死人的身上(这衣服是不用以袭殓的)。于是设奠,赴告,受吊,男女聚守按时哭泣,和后世的丧礼差不多。小殓在户外,大殓在阼阶。小殓后移尸堂前,大殓后入棺。过若干天,筮择圹地;营筑之后,卜期葬埋。
殉葬用的器物有“明器”,明器是一种只具式样而不能实用的东西。明器以外也用其他日用的器物殉葬。高等的贵族有时甚至于拿活人活物去殉葬;也用草木之类制成的假人做从葬的仪卫,这叫做刍灵(草人)和俑(木偶)。古时棺之外又有椁,椁是棺的外套(据说贵族的棺椁有好几重的)。又据说,古时只有平葬的“墓”而没有高葬的“坟”;坟是后起的制度。孔子曾因自己是四方奔波的人,恐怕过了多年回来要忘记,所以替他父母筑了高坟作为标记。
丧服的制度,据后世的记载也是非常的细密,但十之八九是不足信的!真实的情形,需待详细的考证,现在不能乱说。大抵古时也和后世一样居丧穿着素服。丧服用粗麻布或葛布等制成,有轻有重。当时各地的制度不同:有的地方丧服较重,丧期较长;有的地方较轻,较短,并无一定。后来的儒墨等家派各据一时一地的制度,自以为是古先圣王的通制,后人上了大当,二千年来,丧服的制度越说越乱,到现在还理不清楚。
奇怪得很:记礼的书虽多,古时的礼俗竟不可详考。除了上述的
几件大礼以外(上面所叙的也未必完全可靠),古时人平日居家还有许多的仪节。但这类仪节,既琐碎,又真伪杂糅,恕我们不加赘述了。
衣食住行
春秋时庶民阶级的礼俗的详情,我们也已无法知道,只好暂时阙疑。我们现在且先说说那时人的衣、食、住、行和娱乐:
古时人穿衣,上面是衣,下面是裙,裙叫做“裳”。据说只有一种“深衣”是上下衣裳相连的。衣裳之间有带。礼服的前面又有皮制的蔽膝,叫做“韨”,大贵族的韨是红色的。又有包足的邪幅,叫做“偪”。男子头上有冠,女子头上有笄。男子身上佩有玉器和刀剑等,头上有篦发的“揥”{ 音tì }(象骨所制),耳上有塞耳的“瑱”{ 音tián}(玉石所制)。女子除佩玉和“揥”“瑱”之外,又有“副”(祭服的首饰,用发编成的)、“珈”(玉制的首饰,加在笄上的)等首饰。那时人的衣裳和现在人一样,是用布帛做成的。贵族和有钱的人们的衣裳上,绘有彩画,织有文绣(贵族们衣裳上所画所绣的是日、月、星辰、山、龙、藻、火之类,最有名的是黼黻{ 音fǔ fú}:白黑相间叫做黼,青黑相间叫做黻)。他们的礼服最是讲究(最大的礼服叫做“衮”),其制度一时也说不完。平民们所穿的衣只是粗布所制,叫做“褐”。最贫穷的人甚至于“无衣无褐”。人们冬天所穿的有绵(丝绵)衣和
衣食住行礼仪(个人礼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