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总论
第一节消化系统疾病功能特点与疾病的关系
肠神经系统(ENS):肠之脑多肽物质(P物质,阿片类多肽,生长抑素,肠血管活性肽/VIP)
中枢神经体统、自主神经系统和ENS对胃肠动力的调节起重要的作用
胃肠激素/脑肠肽:胃泌素过多引起卓艾综合症,VIP过多引起胰性霍乱,肠易激惹综合症,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道相关淋巴组织
肝脏的生理功能:
酒精中毒—低血糖,蛋白合成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缺少a1-抗胰蛋白酶—肺气肿、肝硬化,缺乏铜蓝蛋白—肝豆状核变性,酒精性肝病、糖尿病—脂肪肝
黄疸,胆汁淤积性肝病,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免疫介导性疾病
第二节消化系统疾病的分类
一、按病变器官分类
1、食管疾病:咽下困难,胸骨后疼痛或烧灼感、反食
常见如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癌、食管贲门失迟缓症
2、胃十二指肠疾病: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厌食、恶心、呕吐、反酸、嗳气
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十二指肠炎
3、小肠疾病:脐周腹痛、腹胀、腹泻,粪便呈糊状、水样,也可出现血便、腹块或梗阻,可伴有营养缺乏疾病
急性肠炎、肠结核、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克罗恩病、小肠肿瘤、吸收不良综合症
4、结肠疾病:下腹部、一侧或双侧疼痛,腹泻与便秘,粘液、脓、血便,累积直肠时有里急后重
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癌
5、肝脏疾病:肝区不适或疼痛,乏力常见,体征为肝大、肝区压痛、黄疸、门静脉高压征和营养代谢障碍
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肝脓肿、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6、胆道疾病:右上腹疼痛(胆绞痛)、黄疸
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胆道蛔虫症、胆管癌
7、胰腺疾病:中上腹部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胰腺分泌障碍引起的小肠吸收不良和代谢障碍综合症
急、慢性胰腺炎,厌食和体重减轻常见于胰腺癌
8、腹膜、肠系膜疾病:腹痛、压痛、腹部抵抗感、腹水
急、慢性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腹膜转移癌
二、按病历生理分类
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分泌异常:萎缩性胃炎、胃泌素瘤、胰腺炎
胃肠道转运异常:胃肠梗阻、贲门失弛缓
免疫调节异常: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肝病
炎症:病毒性肝炎、炎症性肠病
代谢性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病
肠道血供障碍:缺血性肠病
肿瘤
功能性疾病(肠易激综合症)
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
第三节消化系统疾病的诊察
疾病的诊断(病名)
疾病的严重度(轻、中、重)
疾病的分期(早晚、急慢)
明确基础病变及并病因
】病史
家族史、用药史、饮酒史、毒品接触史、月经史、性接触史、职业环境因素、旅游史、过去手术史、输血史
】症状
病变是否在消化系统?
1、厌食或食欲减退
全身性感染?肺结核?尿毒症?精神神经障碍?惧食?
2、恶心与呕吐
胃内器质性病变最易引起恶心和呕吐,其他消化器官的急性炎症均可引起,而炎症合并梗阻的官腔疾病如胆总管炎、肠梗阻均无一例外的发生呕吐
心因性呕吐?颅内压增高?迷路炎?尿毒症?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早期妊娠?
3、嗳气
多因精神因素、饮食习惯不良(进食、饮水过急)、吞咽动作过多(口涎过多或过少)引起,也可由消化道特别是胃、十二指
消化系统疾病总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