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级:高二 科目:语文 必修四 第二单元 班级:
课题
《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
课时:1
主备人:路丽虹
收获和补充
使用时间
课型:新授课
审核人:杜文姜
学生姓名
组号:
学生编号.
小组评写的景象,展开联想与想象,为当时的杭州写一段 导游词。不少于100字。
二、柳永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 ) — ( 3 )题。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 ,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注】桡:r e,借指小舟。
词中借助了哪些物象来将羁旅与伤昔的双重惆怅进行渲染的?
下阕 离思满蘅皋”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离愁? 一曲《阳关》,
断肠声尽”是从什么角度写离愁的?
(3 )同是以柳与伤别,词中“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惟悴楚宫腰”与《诗 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扬柳依依”相比较,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柳永
5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 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 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
⑵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拓展知识
描写杭州美景的古诗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
6
【宋】欧阳修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西湖留别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耦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7
望海潮》答案
预习案
答案略
探究案
一、 1、不能换。一 “绕 ”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 “霜雪 ”比喻浪花,一 “卷” 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 逼真。 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气势。
2、“弄”和“泛”
“羌管弄晴 ”,一个 “弄”字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 写的是白天人们
悠扬的笛声, “菱歌泛夜 ”的“泛 ”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 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 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一“弄”一“泛” ,相互映衬,为
4-1《望海潮》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