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颜色词对比浅谈.doc英汉颜色词对比浅谈【摘要】本文从颜色词入手,在词义指称的客观同一性的基础上,分析它们之间文化内涵的区别。这种区别在语言学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使得颜色词具有多种联想意义。本文的论述即在于从语义和语用两方面对汉英颜色词作文化上的探讨。【关键词】颜色词;文化意义;辅助文化意义;历史文化差异1颜色词的基本文化意义对比由于使用汉语和英语的民族、国家各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相同的颜色词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意义。如黑、白两色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黑暗与光明。在圣经里,黑色象征魔鬼、邪恶、痛苦与不幸。白色则是天使、幸福、欢乐和美德的象征。在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黑天鹅代表邪恶、欺诈;白天鹅则代表善良、纯洁和美好。又如:“ablackvillain”(大坏蛋,恶棍);“blackflag”(海盗旗,死刑旗);“blackwords”(不吉利的话);“talkblackintowhite”(指鹿为马,诡辩);“ablackletterday”(凶日,倒霉的日子)等。所有这些词语都表明黑与坏的、邪恶、愤怒的特征。与“Black”(黑)相对的“White”(白)在西方文化里则有美好、希望、幸福、幸运、吉利、快乐、正直可靠等涵义。圣经故事里,天使总是长着一对洁白的翅膀,头顶上悬浮着银白色的光环;西方童话故事中有一位博得世界各国儿童广泛同情和喜爱的主人公就叫“白雪公主”(Snowwhite),她是聪明善良、美丽的化身。从以上所举的例子不难看出在西方文化里存在着重白忌黑的传统。在中》云:“秦皇更民曰黔首。”李善注:“黔首,黑头无知。”在这里,黑的意义与贱民、愚民联系在一起了。在现代汉语里,“黑”的派生词总是与坏的、不幸、灾难、邪恶等意义相联系。如“黑帮”、“黑话”、“黑市”、“黑心”、“背黑锅”等。今天,在中国人的葬礼上,死者的亲属朋友通常还臂挽黑纱,胸襟上别着白色的小花。由此可见,中国人在相当多的场合表现出对黑、白两色的厌恶甚至畏惧,以至避讳它们。“白”在中民之色”。古代老百姓的衣服不能施采,故称“白衣”,后世称“布衣”。古代没有功名的人称“白丁”;没有功名的读书人住的屋子称为“白屋”。在汉语里,白字的派生词往往含有轻视、无价值等贬义。如:“白搭”、“白费”、“吃白食”、“一穷二白”等等。“白”和“黑”在当代政治概念上都被当作“红”的对立面,代表反动、落后的意思。如:“白区”、“白匪”、“白专道路”、“白色恐怖”、“黑五类”、“黑后台”、“黑干将”、“黑爪牙”等。2颜色词的辅助文化意义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说过:“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的确,颜色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同样反映了多样性,具有丰富的联想意义。以下就颜色词的辅助文化意义层次进行论述。仍然以“Black”(黑色)为例。“Black”(黑)既象征死亡、罪恶和灾难,同时也象征庄重、威严和尊贵。“blacksuit”和“blackdress”是西方人最崇尚的传统服装。交响乐团的成员几乎都是黑色西服,以显示尊严和肃穆;在酒店、餐饮服务业中,黑色西服是高层管理人员的着装;“Black—ball”是盛装舞会,有别于穿着随意的“Disco”舞会。早期被贩运到美国的黑人被蔑称为“Negro”。随着近几十年来反种族歧视
英汉颜色词对比浅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