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山西旅游文化:晋商文化--晋商何以称雄数百年 1720.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山西旅游文化:晋商文化 -- 晋商何以称雄数
百年
山西人何以在明清贸易中独占鳌头?而山西人多经商的原因又是什么?从客观上分析,有其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更有山西商人的内在精神支豆腐和养猪,以后利用贱价收购高梁酿酒,开设杂货业,随着三座塔人口增加,曹家生意日兴月旺。至清光绪年间,清政
府在三座塔设置了朝阳县。当地流传 " 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 " 此时曹家生意已由朝阳发展到赤峰,凌源、建昌、沈阳、锦州、四平等
地,经营范围由豆腐、养猪、酿酒、杂货发展到典当、日用百货等。极盛时,曹家的商号遍及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中各大城市,并远设蒙古和俄国的西伯利亚、莫斯科。资本总额达到白银一千万两.传世二十四代,历经三百余年。
祁县乔家堡 "乔在中堂 ",是清乾隆年间由乔贵发开始发富的。乔贵发原系一贫苦农民,因生活所迫,与盟兄弟徐沟县大常村秦某相偕
于 1736 年(乾隆元年)离乡背井,到了内蒙古萨拉齐厅老官营村,在一家吴姓的当铺当了伙计。十余年后,多少有点积蓄,便转到包头西脑包开了一个草料输,并经营豆腐、豆芽、烧饼、切面以及零星杂货,并无商号牌子。 1755 年(乾隆二十年)农业丰收,粮价低落,便大量买进黄豆, 准备做豆腐, 恰该年豆价骤涨, 他们卖豆盈利更多,便挂出了 " 广盛公 " 的牌子,以后改 "复盛公 " 。随着包头的发展,复盛公营业旺盛,派生出了复盛西、复盛全、复盛油房、复盛菜园、复盛
西店(客栈)、复盛西面店等等。其经营项目包括粮食、布匹、绸缎、烟酒、蔬菜、皮毛、铁水、洗染、旅馆、当铺、钱店、票号等等,并且还发行了纸币。以后又在归化城设立通和店、大德店、德兴店、德兴长等经营粮食;设大广顺恒、晋泉源、德中庸经营钱庄;设立通顺店经营皮毛、百货;设立大德通,经营票号。乔家商业最盛时广设于北京、太原、太谷、祁县、西安、兰州、南京、上海、杭州、汉口、广州、沈阳、哈尔滨、张家口等地, 全部资产约在白银一千万两以上。
由上可见,山西人远足经商,原出无奈。出走发富后,又成了乡里众族所望,以至相偕出奔,亲朋引进,盼望发财致富。在明清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下,使山西商人队伍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积累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地处塞边,位扼通衢
山西北依长城,与内外蒙古游牧民族地区接壤,南则与中原广大农业地区连成一体,为畜牧业区和农业、手工业区的中间地带。自古以来,中原汉民族生产和生活使用的耕牛、皮毛,特别是战争中使用
的军马,主要取之于蒙古草原。而蒙古族人民的衣、食、日用品,则主要依赖于内地汉民族的农业和手工业。山西的地理位置自然成了这种南北物资交流的要冲。
虽然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北方游牧民族的贵族政权和中原汉民族的地主政权时分时合,民族矛盾有时剧烈,有时缓和,对南北物资交流干扰很大,但无论在和平状态还是战争状态,双方的物资交流不论是公开合法地进行,还是隐蔽非法地进行,始终未能停止。山西人担任这种南北物资交换的中介人,自然有它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汉初,山西人已经与匈奴在长城脚下互市。
后来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统一了宋辽金的割据局面.给商业活动开创了更为有利的环境

山西旅游文化:晋商文化--晋商何以称雄数百年 172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菲菲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