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表演等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准确把握歌曲的内涵 任何一首歌曲都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必然具有特定的音乐风格,表现特定背景下特定的内容和情感。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读词与谱,借助音乐和文字,对歌曲仔细品味、细致琢磨,了解歌曲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主题及歌曲的音调风格等。尽一切可能去熟悉和体验作曲家生活的时代环境,审美特征、思想追求等。并把自己置身于那个特定环境和场景中。只有对歌曲情感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和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才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风格体系和精神特征。 同样,歌者只有把自己置身于那个年代,深切感受那个时代爱国知识分子内心世界,才能表现出苦闷凄婉、茫茫而无处求的心态,才能感受到那种压抑、无处报国的苦闷心境。 声乐不只是演唱技术,而更多的是歌唱文化。对歌曲的理解也不要仅局限于歌词表面上,应该深入到它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文化里去。
2、 体察品味音乐的律动,钱仁康教授在谈到音乐怎样表现人的情感问题时说“音乐可以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和声和音响的色调变化发展,这是任何语言艺术所不能企及的。” 人的情感变化在运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强与弱、紧张与松弛、激动与平静的两极分化。其中强与弱的变化体现为力度的要素,激动与平静的变化体现为速度
要素,紧张与松弛的变化体现为节奏要素,在空间上体现为音程和音高要素,音色则是一种表现情绪变化的综合因素。
3、 正确处理声音与情感的关系 情是源,声是流,声是情的展现和表达。“声者,乐之象也”,声乐,有声才有乐。我国从古至今以歌声的“圆”、“润”、“纯”、“响”、“亮”为美,对优美的声音也有着“珠圆玉润”、“发声必纯”、“余音绕梁”的说法。声是歌唱艺术表现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美好的情感和想象都必须建立在美好的声音基础上。对声音和情感的关系,歌唱艺术中声与情的关系,是音乐表演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个组成部分。 语言和音乐旋律共同构成了声乐基础。歌唱的吐字、咬字贯穿于歌唱艺术的始终,正确处理字和声的关系,也是歌声传情的重要保证。 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曾就字声问题有专门的论述。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保持声乐旋律曲调在情感抒发上流畅连贯的完整性。19世纪杰出的意大利声乐教育家弗兰契斯科·朗培尔蒂在《歌唱的艺术》中也谈到“一个歌唱者身上即使集中了为取得高度艺术成就所需的天赋资质,但若没有掌握正确的咬字方法,他仍感到自己无活动能力而且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境地……”。如果在演唱中只要求声音而忽视了咬字、吐字,就会使观众听不清词意,妨碍歌曲情感的表达。可见,咬字、吐字在歌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重了声音和咬字、吐字后,最关键的就是感情的投入了。清代的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讲到过:“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尤为重……唱者不得其情,但斜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曲相背,不但不能动人,仅令听者索然无味矣。”马腊费奥迪在其所着
《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中也对声与情的关系有极为精辟的感受,他说:“实质上,并不是歌声给予歌唱艺术表达的感情以 深刻的印记、而是在于通过音的媒介、说些什么和如何说法,在于艺术家要表达的感情是悲剧的、戏剧的还是抒情的。在他的心灵中首先须有悲剧和喜剧的情绪,而为了得到真正的艺术效果,则要通过他的词句表
2022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