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预防措施记录
制表:
审批:
纠正和预防措施改善表
编号:ZL-38
责任部门:
发生时间:
不合格描述
填写人:
原因分析Ap
责任部门:
纠正/预防措施
实施情况
验证人:
麻面。
2、预防措施:
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
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
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
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
行下料。
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
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
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处理方法:
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
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
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二)露筋
1、产生原因:
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
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
2、预防措施:
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好。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
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
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
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3、处理方法:
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
用1:2或1:;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三)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
1、产生原因:
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含泥量太大、袋装
水泥重量不足等,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
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原材料计量不准确,如砂、石不过磅,加水不准,
搅拌时间不够。
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或试模变形,或管理不善、养护条件不
符合要求等。
2、预防措施:(1)混凝土原材料应试验合格,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计量准
确,外加剂要按规定掺加。
(2)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按砂子+水泥+石子+水的顺序上料,外加剂溶液量最
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处加入,不能倒在料斗内。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
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参考文献】:Ap[:1](3)搅拌第一
盘混凝土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4)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
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认真做好试验记录。
(四)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
1、产生原因:
有时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灌,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然后用平锹一拍了
事,板厚控制不准,表面不平。
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混凝土板表面出现凸凹不平的
卸痕。
模板没有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灌混凝土或早
期养护时发生下沉。
2、预防措施:
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厘
米,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厘米左右。
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
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在灌筑地点附近,随浇随移动,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
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
混凝土浇灌完后12小时以内即应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C时不得浇水)
并设有专人负责。,方可
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参考文献】:Ap】:2](4)混凝土模板
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
支承面积,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
(五)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地基不均匀
沉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
1、预防措施: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
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参考文献】:Ap[:3]
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
纠正预防措施记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