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教学设计
二O一三年十二月四日
《游子吟》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才能:理解诗意,品悟情感.
2、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吟诵,想象品读,合作研悟,结合
《游子吟》教学设计
二O一三年十二月四日
《游子吟》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才能:理解诗意,品悟情感.
2、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吟诵,想象品读,合作研悟,结合相关资料、图片理解等方式到达熟读成诵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从而让学生更谅解母亲,热爱母亲。
【教学过程】
,激情引趣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游子吟》.
2、指导书写“吟”。
3、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4、介绍作者。
二、读顺诗文,体悟诗境
1、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
3、再次自由读古诗.
4、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初知大意
1、自主学习: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2、自学感悟.
四、品读古诗,感受韵味
(一) 学习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 引导学生看画面。
2、指导朗读
(二) 学习“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品读“密密缝".
2、指导朗读“临行密密缝"。
3、品读“迟迟归”。
4、指导朗读“意恐迟迟归”。
5、齐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6、齐读前四句.
五、拓展延伸,深悟诗意
1、出示并齐读《游子诗》
2、介绍萱草
3、指导理解诗句
4、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六、品读诗句,升华情感
1、理解“三春晖”、“寸草心”,指导书写“晖”字。
2、指导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创设情境朗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七、重回诗境,体验情感
齐读整首诗
游子吟评委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