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篇172[1]
2
3
4
层次必须分明,不能模糊甚至前后打架,逻辑必须严密,不能脱节甚至混乱。二要重点突出。少数讲话需要面面俱到,更多的讲话需要讲。如果一个会议几个领导都要讲,一般主要领导从宏观和战略上讲,从形势和任务上讲,从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把握方向原则、加强组织领导上讲,可以讲得相对“虚”一些;分管领导从总结成绩与经验上讲,从工作部署与措施保障上讲,应该讲得相对“实”一些;部门领导讲得更微观、更具体、更有操作性,适宜讲得相对“硬”一些。比方说,在一次以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为主题的组织工作会议上,组织部长讲话,对近期任务、培养途径、选拔标准作全面具体的部署,副书记讲话,重点指出培养选拔干部的重要意义、
6
工作目标和对各级党组织的明确要求;书记讲话,要求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做好培养选拔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做好此项工作的浓厚氛围。三篇讲话围绕会议主题,合理分工,各有侧重,相得益彰,形成整体。
要与领导个性相适应。曾经服务过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安德列·施托希说:“给总统写发言稿时,要考虑到他的性格、特点和举止。”领导各有风格。有的喜欢讲得更实在一点,有的喜欢讲得更理论一点,有的喜欢讲得干脆一点;有的习惯引用马列著作,有的喜欢讲些古代掌故,有的注重数据和推理。如果起草讲话者对这些特点接不上头、跟不上趟,就无法写出令领导满意的讲话稿。
要与听众对象相适应。毛泽东同志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讲话是一定要看对象的。向上级领导汇报,适宜谦虚一点、低调一点;对下级作报告,应该体现权威性、指导性;跟农民群众讲话,适当用些方言土语;跟专家学者讲话,最好具备理论性、思想性;跟文艺工作者谈话,不妨加点激情和文采。
要与会议规模相适应。小范围的座谈会,语气应该更亲切一些;党代会、人代会这样规模较大的会,语言应该更规范一些。
要与讲话场合相适应。如果是祝贺词、欢迎词、答谢词、慰问词,就应热烈奔放、轻松明快一些;如果是研讨会、纪念会,就应庄重、严谨一些;如果是动员会、庆功会、表彰会,就应富于激情、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
7
要与讲话顺序相适应。在前面讲与在后面讲是不一样的,点名发言与自由发言又是不一样的。起草讲话应充分考虑这些事情,以达到讲话效果最佳化。
要与讲话时间相连应。限时讲话,只能短,不能长。一个小时的讲话,准备50分钟就够了,留点时间让领导去发挥,或者留点时间给主持人和听众,切不可写得太长而致讲得超时。
锤炼语言
写领导讲话稿,有很多的语言要求,重要的是把握三点:
一是不能错。观点不能错。必须要讲正确的话,这是起草领导讲话稿的第一要求。领导讲话具有权威性、指导性,下级要学习领会,要传达贯彻,上错一点,下错一片,上错一尺,下错百里。尤其在网络时代,一句讲错,天下皆知;寅时讲错,卯时便知。政策不能错。领导讲话经常需要引用、宣传、解释相关政策,领导讲话本身就有政策效应,所谓“言出法随”,因而必须字斟句酌,表意精准,有根有据。概念不能错。特别是有些体现中央精神的重要概念更是绝对不能错。事例不能错。事例要真实可信,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不一定要写上去.但要查得一清二楚,万不可道听途说。数据不能错。领导讲话中的数据不可有水分,更不能弄虚作假,否则会让领导的权威和公信力大打折扣。引文不能错。引用经典著作、名人名言等,不可“随意、大意、任意”,需要“严肃、严谨、严格”。不可“拍脑壳”引用,以为“好像”是这么讲的,“好像”在哪儿听过。
8
二是不能过。如同宋玉描写的美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要弄清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深讲哪些浅讲,哪些可以放开讲,哪些点到为止。要注意拿捏好分寸,把握好度,使其恰到好处。
三是让人愿听。讲话稿是要让人听的。不管领导讲得怎样,肯定有人听。因为你是领导他是部下,他不能不听;因为你布置工作他回去落实,他不可不听;还因为他的帽子你管着,他不敢不听。有的领导对于开会打瞌睡的干部给以现场处罚。我看一并要处罚的人是不是还有讲话的领导,包括写稿的秘书呢?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句话,“强迫受训,比坐牢还厉害”。想要人愿听,就要在思想深刻性、事例鲜活性,语言生动性等多方面下功夫。鲜活的事例让人愿听。毛泽东同志指出:“有什么办法使人听了不致忘记?讲存在的问题,要举事例”,“文字方面不是要反对标语口号吗?就是要有具体形象,有人物。没有具体形象,作品就没有生命。”身边的、最近的、鲜活的、适量的事例是能够让讲话生动起来的。
每周一篇172[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