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的北京法源寺.doc1912年的北京法源寺法源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唐时名为悯忠寺清雍正时重修并改为此名。今天的法源寺,在全国寺庙中十分重要,是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所在地,还是中国僧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国佛学院的所在地,更是中国佛教的最高组织中国佛教协会的所在地。李敖还直接以《法源寺》为名,写了一部颇有名气的长篇小说。客观而言,法源寺的样式与一般汉传佛教寺庙无有大的差异,法源寺的重要意义也绝不仅仅囿于历史悠久。法源寺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地缘价值所决定的。换句话说,北京兴则法源兴,北京衰则法源衰,法源寺的地位与北京这座城市的地位息息相关。北京一直是北方的重要城市,元明清三朝首都。就近代而言,北京是晚清与北京国民政府的首都。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民主革命席卷全国,而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为临时大总统,中国正式踏入了中华民国的发展阶段。袁世凯就任大总统,首都由南京迁至北京。法源寺也正因此显现出重要的地位。只是1912年的法源寺里,上演的却是一番佛教的悲凉景象。1912年4月11日,民国的佛教组织中华佛教总会在上海成立。就在此不久前的2月12日,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布结束;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虽然孙中山努力改总统制为内阁制以削弱袁的权力,但袁仍然坚持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佛教总会之所以在沪成立,一方面由于当时全国的佛教力量都主要集中在江浙;另一方面也基于南京是短暂的政治中心的考量。不过权力毕竟在袁手中,所以佛教总会的机关总部便设于北京法源寺。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权力的分散与转移状况。但佛教界要想与政府沟通,便必须北上赴京。正是在这种状况之下,法源寺在1912年11月发生了一件影响至全国的大事――寄禅之死。寄禅为何人?寄禅法师,讳敬安,字寄禅,湖南湘潭人。父黄宣杏,母胡太君,母虔诚信奉观音大士,故寄禅在童年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七岁丧母,十二岁丧父,于是失学并以放牛为生,只能平时抽时间自己读书。而后十八岁的某日放牛时见白桃花为风雨摧落而感怀,投湘阴法华寺从东林法师落发,后又从南岳祝圣寺贤楷律师受具足戒,而后从岐山恒志禅师习苦行。开始几年并无成就,时寄禅负责行堂与喂狗。一日,狗食未被吃干净,而恒志禅师恰巧路过,寄禅怕被批评,就把剩下的狗食赶紧吃干净了。等会儿寄禅却看见狗从厕所里出来,想到自己吃的狗食说不定也掺杂了厕所里的脏东西,便呕吐不止。不过以此为契机,他悟到一切世间之物本来就是不垢不净的,不应有好恶取舍,分别心都是因业识而妄生。寄禅便由此入手,通过燃顶、燃身体、燃双臂等今日看来是自残的方法来供养佛,最后又燃左手两指,也因此自号八指头陀。此举不能以对错论,近代不少僧人以此破除对自己身体的执着并表达对佛全身心的皈依,无论如何必定是吃了不少苦。寄禅一生有两种强烈的特质。首先如其字所表,寄平生于禅,常参父母未生前的话头,也有顿悟的体验。同时,他又是个诗僧。他一开始写诗并不好,在炫耀之时被师傅批评为不专注于本分并忽略了文人慧业也别有怀抱。做禅师与诗人,其中的技巧与规则毕竟是不同的。不过后来寄禅回巴陵省舅,登上岳阳楼,突得“洞庭波送一僧来”句,而诗力大增,成为当时著名的僧人。总的来看,寄禅诗歌很有成就的禅人,定力与境界一流,但他又有诗人的一面。近代如李鸿章语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已成公论,但对当时之人而言,经历着长期的“闭关锁国”,没有几个人意
1912年的北京法源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