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善良的小飞虫》
------磨课过程叙述
叙述者:陈赛跃
执教者:汪晓丽
评课者:尤晓挺
枫林镇中心幼儿园
故事《小飞虫》是一个讲述小飞虫可爱单纯,和自己的妈妈亲密依恋。在某天出去玩时,被他的天敌蜘蛛抓
中班语言活动《善良的小飞虫》
------磨课过程叙述
叙述者:陈赛跃
执教者:汪晓丽
评课者:尤晓挺
枫林镇中心幼儿园
故事《小飞虫》是一个讲述小飞虫可爱单纯,和自己的妈妈亲密依恋。在某天出去玩时,被他的天敌蜘蛛抓住了,蜘蛛本来要吃小飞虫的,却被小飞虫一番话里的那股浓浓亲情所打动,放了小飞虫。而燕子也因蜘蛛的善举动了恻隐之心,放了蜘蛛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看似简单,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我们希望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来进行新教学的尝试。
故事分析
2、随着故事情节发展,自然地认识昆虫与其他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角色对话及其行为的描述,
感受善良品质给人带来的愉快。
在理解故事的内容基础上,通过角色对话及其行为的描述,感受善良品质给人带来的愉快。
活动重难点
1、情景设置:利用皮影戏的形式创 设
了故事情境。
活动准备
2、材料准备:各种动物图片(故事中的小飞
虫、蜘蛛、燕子剪影) 兔子、大灰狼、大老
虎头饰。
3、配乐故事录音。
教师制作教具
教师操作皮影
1、情境参与法
教学策略
2、讨论法
3、角色体验法
4、评价展示法
(一)出示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皮影戏情景导入,分段讲述故事。
(三)完整地欣赏故事。
(四)结束环节:进一步感受大自然中的生态链关系。
教学流程
磨课讨论过程
再次进行讨论
如何利用教具进行有效教学
——教育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我们以中班语言活动《善良的小飞虫》为载体,回顾以往的教学,往往采用看图讲述的方法来进行执教,要求幼儿一边看图片一边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讲述。我们希望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针对如何利用教具进行有效教学,使教具的运用真正地为教学服务,来进行新教学的尝试。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在教师引导幼儿猜想三个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时:
幼儿1:他们会互相打来打去
幼儿2:他们会一起做游戏
幼儿3:……
老师没有限制孩子的发言,也没有纠正孩子的发言,而是充分地让幼儿展开想象,尽情作答,并给与鼓励,很好地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请幼儿一边听故事录音,一边观赏皮影戏。
幼儿被皮影戏所创设的情境深深的吸引,目不转睛,孩子们很投入的欣赏故事。
片段二:
当教师讲述故事到“一只又肥又大的蜘蛛,一步一步地爬过来”时,教师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被教师创设的皮影情境深深吸引了,他们被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了,感同身受,孩子们心里也很担心,蜘蛛不知道要对小飞虫要做什么。
片段三:
当故事讲述到月亮露出脸时,皮影中的月亮冉冉生起,幼儿的目光也随着月亮慢慢移动。
案例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轻松、活泼、流畅、自由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时常会发现,孩子对于身边出现的一草一木,只要是自己不知道的,他们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尤其是我们在和幼儿一起游戏时,特别的事物往往会使幼儿注意力更集中,参与性更强。教具恰当的运用,就可以把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不仅增加了孩子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仔细分析教材发现:原来的图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幼儿的需求,他们更喜欢那些有声有色、会动的多媒体课件,所以我们绞尽脑汁,寻求更加新颖的,能刺激幼儿眼球的新方法,通过不断地探索,我们想到利用皮影戏的形式创设情境,努力构建语言学习的新舞台,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反思:
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受来认知周围的事物。”幼儿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信息形式多样化、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
磨课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