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现在学习的是第一页,共73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页,共73页
生命的管道
1
2
3
病情危重、复杂多变
放置多种管道
必护各管道,防止滑脱、折断或污染。高危管道患者协助更换体位时应两人或两人以上操作,先确认导管情况(包括外露长度等),由专人负责固定导管,操作后再全面确认导管固定情况。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页,共73页
总体要求
6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一页,共73页
常见的引流管护理
头部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硬膜外或残腔引流管;脑脓肿 术后脓腔引流管
颈部引流管:甲状腺手术后切口橡皮条或引流管
胸部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
腹部引流管:胆囊,胆道引流管;腹腔双套管灌洗引流; 腹腔造瘘管:胃造瘘、空肠造瘘;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 ;
常规引流管:胃管;尿管
特殊引流管:三腔两囊管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二页,共73页
1
头 部 引 流 管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三页,共73页
脑室引流管
引流袋放置高度:距侧脑室的距离为10~15cm
侧脑室定位:平卧位以双侧外耳道为起点
侧卧位以鼻尖为为起点
脑室引流量:每日不超过500ml为宜
最好少于或约等于300ml
拔管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7天,开颅术后为3~ 4 天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四页,共73页
脑室引流管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管道的固定通畅
注意引流速度,禁忌流速过快,避免颅内压骤降造成危险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五页,共73页
脑室引流管
观察脑脊液性状:
若引出鲜血提示脑室内出血;若为混浊 则表示感染
更换袋时应夹管以防脑脊液逆流。
拔管前行夹管试验或抬高引流袋,观察有 无颅内压增高。
拔管后如有脑脊液漏,应妥为缝合,以防 颅内感染。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六页,共73页
硬膜外或残腔引流管
术后48小时内引流袋放置在头部创腔(穿刺点)一致的位置,不可随意放低引流袋.
术后48小时后,引流袋可略放低。
血性脑脊液已转清,应及时拔除引流管。一般在术后三四天。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七页,共73页
脑脓肿术后脓腔引流管
引流管置于低位,距脓腔至少30cm,引流管的位置应保留在脓腔的中心。
病人卧位需适于体位引流的要求。
术后24小时方可进行脓腔冲洗,冲洗液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8—16万u/100ml)缓 慢注入腔内,再轻轻抽出,不可过分加压,冲洗后注入庆大霉素2—4万u,然后夹闭引流管2—4小时。
引流管可根据X线检查结果加以调整,待脓腔闭合后拔除。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八页,共73页
2
颈 部 引 流 管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九页,共73页
甲状腺手术后切口橡皮条或引流管
手术野常规放置 引流条24-48小时。
密切观察渗血情况。
注意引流液的量、色,及时更换浸湿的敷料,记录出血量,以便了解切口出血情况和引流切口内积血,预防术后气管受压。
甲状腺术后病人常规在床头备无菌手套,清创包,气管切开包。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页,共73页
3
胸 部 引 流 管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一页,共73页
胸腔闭式引流管
目的:
排除胸腔内液体,气体,恢复和保 持胸膜腔负压,维持隔的正常位置,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防止感染 。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二页,共73页
胸腔闭式引流管
方法:
引流气体一般选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第三肋间。选用质地较硬,—2cm的胶或橡皮管。不易折叠堵塞,利于通畅引流。胶管置于胸膜腔内4—5cm。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三页,共73页
胸腔闭式引流管
连接装置:
水封瓶上的短管作为空气通路,长管置于液面下3—4cm
注意:
如长管置于液面太多,病人需加入压力才能将胸膜腔内气体或液体排出。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四页,共73页
胸腔闭式引流管
固定:
引流管的长度约100cm,引流管不能垂下绕圈,(阻碍引流—造成回流压)引流瓶放置应低于胸腔引流出口60cm或以上,并妥善固定,以免意外踢倒。
注意事项:
搬运病人前,先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将引流瓶放在病床上以利搬运。在松开止血钳前 需先把引流瓶放到低于胸腔的位置。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五页,共73页
胸腔闭式引流管
维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通畅时有气体或液体流排出,或水柱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