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有其特定的内容,即一是对发声规范相识。如气息的运动状态、声音的共鸣点、各发声器官的正确运动等;二是这种意识通过大脑神经中枢传达于发声肌体而产生运动,这种运动必定带来发声肌体的感觉,被称为内部感觉。内部感觉通过这种神经系统将信息反馈给神经中枢,同时,外部感觉听觉也将信息传给大脑。大脑再把新的指令传达给肌体。这样循环往复,调整声音。
没有意识的发声是盲目的发声,如发硬腭声,不知口腔如何运动,声音如何运动,对声音正确与否没有标准。这样的发声无法指挥肌体运动,获得正确的声音。
同样,错误的意识必定导致错误的发声。如有人认为,凡是发声就得喉部用力。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发声时,颈、胸部必定僵持,出现捏、挤、压喉部,使声音横、僵、沙、挤等。所以在完全的声音运动中意识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但是,并不是有了正确的意识就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正确的发声意识,要通过精确的感觉去实现。感觉在播音发声中起着关键作用。感觉精确声音是精确的前提;无感觉难以把握正确的发声;错误的感觉必定导致声音的错误。如体会声音的通畅,肯定要感觉到丹田、胸、颈到口腔的气息通畅感。
我们把这种感觉称为自我感觉。发声器官有的看得着、有的却看不到,它们在发声时运动状态却难于看到,无法精确地描述,只有靠自己的感觉去调整,才能达到修饰声音的目的。所以,驾驭正确发声的唯一方法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去体会、去把握。
发声感觉又有许多未必在道理上讲得通,但是这种感觉却对发声有利,能发出正确的声音。如把气收到腰四周发高音、却觉得在发低音,声音、气息在向下运行等感觉都解决了实际发声问题。
但感觉又是因人而异,千差万别的,一种感觉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样的,不同感觉是困难的生理反映,关键是要留意辨别、把握自己的独特感觉。
在播音发声中,意识是指导,感觉是关键,用意识指导,用感觉体会是个基本原则,只有遵循这个原则,才能获得正确、美丽的声音。
在播音发声的整个过程中,放松将起到很好的作用。意识和身体肌肉越放松,越能发挥出声音的魅力,突出声音的特性特点,完全的播音创作过程才能收纵自如、得心应手。
放松是相对于惊慌而言的,可以说明为,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充分松弛(不是松懈),心理与生理保持原来面目的自然运动状态,也是人所具有的实力的一种正常发挥的状态。
当然,外界事物的刺激,生理的运动,总会引起人的心理和生理一些反映,这种反映必定会产生一些整体的或者局部的惊慌。我们讲的放松,就是把这种惊慌减到最低限度。从感觉与意识上来说,越是面对引起惊慌的事越要进行心理调整,达到放松的感觉。越放松,越能发挥人的实力。尤其在播音发声中,发声器官任何部位的惊慌感,都将导致声音的僵持,气息的阻隔。在播音员当中,由于惊慌所造成的问题是很常见的,有的播音员由于惊慌而使声音暗、哑、横,声音干净度、光明度、圆润度较差。惊慌假如伴随着整个发声过程,一是难于驾驭正确的播音发声,二是使发声走向歪路,形成发声毛病。
不能放松的缘由是多种多样的,一是不懂发声方法,以为发声就是用力。二是心理惊慌,如怕发不好、发不准等。三是肌肉组织和发声器官不放松。这是习惯,或者是发声意识太强造成的。
所以,实现心理放
播音主持朗诵的发声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