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基于价值创造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献综述].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本文档来自高校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过程材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供下载者论文创作参考借鉴之用,请勿作商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基于价值创造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一、前言部分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运行市场的日益规范化,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已成为众多利益相关主体,包括股东、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及企业员工等关注的焦点。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股东价值日益重要,这就导致了管理者越来越把工作重心放在企业价值创造上,进行价值管理。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作为重要的价值创造主体,将企业价值创造的观念引入业绩评价体系,以价值创造作为评估企业经营业绩标准和决策手段,向管理者展示企业是如何实现价值创造的,表明企业将如何取得未来经营业绩以实现企业价值创造战略目标,对汽车整个行业改善战略和业务决策有重要影响。另外,站在投资者利益保护角度,将价值创造和业绩评价结合起来,使价值创造成为指导汽车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指向标,以反映汽车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及能力。构建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基于价值创造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有利于推动投资者对汽车上市公司业绩基本面的持续关注和深入挖掘,有利于价值创造投资理念的培养普及和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发展。
目前国内外业绩评价方法有很多,业绩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很广,不同的上市公司,不同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其所运用的业绩评价体系就会不同。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基于价值创造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汽车上市公司作为价值创造的重要主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且当前对汽车行业绩效综合评价的相对缺乏,因此研究其整个过程中价值的创造及其具体绩效评价方法,对于推动企业改革、管理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主体部分
(一)国外关于业绩评价的研究综述
一、关于西方国家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演变有很多不同看法,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大致经历了:
1、早期的成本业绩评价阶段(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
19世纪,纺织业、钢铁业、铁路、商业等行业蓬勃发展,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主开始建立内部层次机构,对业绩评价的要求日益显现。1911年泰勒通过把标准人工成本法推广到材料和制造费用的成本管理中,设计出了最早的标准成本制度,实现了成本会计的二次革命。标准成本及差异分析制度的建立,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更主要的是它使成本管理由被动的事后系统变为主动地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随着企业生产过程趋于一体化和标准化,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趋于一致,差异变小。此时传统的成本差异显得意义不大。
2、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综合型大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其庞大的规模,复杂的管理组织及层次,要求提出更为有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1903年,杜邦公司开始使用投资报酬率来评价企业业绩。随后,财务主管唐纳森·布朗将其发展成部门业绩评价的方式,建立了杜邦公式和杜邦分析图,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成为财务领域运用较为广泛的业绩评价体系之一。1928年,亚历山大·沃尔提出了综合比你评价体系,即沃尔比重法,该方法采用7个财务指标,根据不同的权重确定每项指标的标准比率,通过实际与标准比率的比较,得出每项指标的得分以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做出评价,为企业业绩品质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但该方法也存在明显缺陷,从理论上讲,沃尔评分法未能证明选择者七个指标的原因,也未能证明权重设置

基于价值创造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献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问道九霄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1-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