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课桌和1张讲桌、7把椅子,6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打扫卫生。
(2)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参与各组倾听和指导)
(3)交流、汇报。
师:看到些什么?(同学、教师、桌子、椅子等)
师:图上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和多少人?(6张桌子、7把椅子和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又是怎样数桌子或椅子的?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教师1人,合起来是7人;先数课桌有6张,再数讲桌1张,合起来是7张……
(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板书:6)椅子的把数和师生共有的人数可用数字几表示?(板书:7)
(5)点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说明: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主题图情境,从情境中抽象出数,初步建立数感。]
2、根据6和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数出周围的6个同学,7张桌子等。
(2)摆学具,6个三角形,7朵小花等。
(3)做小能手:数你家里有多少人,吃饭时,端几个饭碗,需要几双筷子,又是几支筷子?
[教学过程说明:在数和摆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3、教学数序。
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1)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2)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出直尺图,只写出0、1、2、3、4、5。提问:6、7的位置在哪儿呢?谁能帮它们找一找?请生板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数的顺序。
(3)争当小老师。谁能像老师一样提问题考考大家?如:5的后面是谁?6在几和几的中间?与5相邻的数字朋友是谁?……(可以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与你的好朋友合作等)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多种形式合作,交流,相互提问,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建立了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交流意识。]
4、比较大小。
(1)摆学具:先摆出5个圆片,再添上1个圆片,是几个圆片?(6个)6个圆片再添上1个又是几个圆片呢?(7个)(让学生直观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
(2)利用上面摆出的圆片,引导学生直观比较。
师:从你摆的圆片中,你能发现什么?谁大谁小呢?跟你的同桌说说。(学生很容易比较出:6>5,56,65,5(),()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学具操作,小组交流,让学生从感性明确5、6与7的大小关系;开放思考,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明确6和7的序数意义。
出示金鱼图。分组进行,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1)先让学生分清左和右,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2瓶里有几条金鱼?第6瓶里呢?说出你是从哪边数起的?
第
2022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