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就是“不服周”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就是“不服周”
易中天先生在他的《读城记》里,把武汉人的精神,归纳为“不服周&#“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就是“不服周”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就是“不服周”
易中天先生在他的《读城记》里,把武汉人的精神,归纳为“不服周”。此语一出,引来天下汹汹。此公曾剽窃我的朋友尹宣先生的作品,现在尹宣死了,我虽然对易先生此剽窃行为不感冒,但作为武汉人,对易先生的这个归纳还是十分认同的。易先生在他的大作中同时对“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也作了诠释和称赞。不过,可惜这次易先生没能品出,“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让国人争辩不已、褒贬不一的俗语的来处和本意,其实就是“不服周”。
首先,我们来谈谈“不服周”。武汉是湖北的省会。湖北这个地方,历史上属楚地。在湖北人的口中有句俗语,谓之“不服周”。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楚人啊,他不服周天子的管束!这个不服周的最好典例,当属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了。史载:“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桀有乱德,鼎迁於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於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姦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你看
,这个楚庄王啊,真是胆子超过了体重!他居然敢去问周天子的使臣,周天子的九鼎它有多重啊?其言下之意是,我楚庄王打算把它据为己有,知道轻重后好准备运回去呀。九鼎就象国之玉玺一样,谁拥有了它,便拥有了天下,成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这就是“问鼎中原”这句成语的由来。后来楚灵王在春秋之时(公元前530年),楚顷襄王在战国之时(公元前281年),都曾经一再地“问鼎”,你看这些湖北人的胆子有多大!
再来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九头鸟是什么?众说纷纭。我今提出一说,它其实就是九鼎的代称。九鼎,别名“三翮六翼”,意思是它的形状有三个躯干六只翅膀。今人对九鼎的认识仅限如此。无任是古典文献还是考古发现,至今都未见过对九鼎形状的其它描述。其实不要说今人,就是楚庄王那会,也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否则也不会有楚庄王问鼎这一说了。因此我根据三翮六翼这一描述,大胆推测:其一,此鼎是一只鸟形的鼎,因为它的形象是三翮六翼;其二,九鼎之九,是因为这只三翮六翼的鼎上铸有九只鸟头!所以此鼎被称为九鼎,而九鼎就是三翮六翼九首的九头鸟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就是不服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