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病毒药物
现在学习的是第一页,共62页
病毒感染:人类传染病约75%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者有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肝炎、麻疹、非典型肺炎、天花、狂犬病等。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页,共6免疫功能,其作用可以持续6个月。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七页,共62页
转移因子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病毒感染、霉菌感染和肿瘤等的辅助治疗。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八页,共62页
抗RNA病毒药
一、 抗艾滋病病毒药
二、 抗流感病毒药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九页,共62页
一、 抗艾滋病病毒药
目前已批准临床用于抗HIV的药物有三类:
(一)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二)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三) HIV蛋白酶抑制药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页,共62页
(一)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齐多夫定
地丹诺辛
拉米夫定
斯塔夫定
扎西他宾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一页,共62页
抗病毒作用机制
此类药物一般首先必须在宿主细胞浆内的某些激酶的作用下发生磷酸化,最终形成活性药物—三磷酸核苷类似物。继而作为酶的底物产生以下作用:
①竞争性抑制病毒逆转录酶。
②掺入病毒DNA链中,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二页,共62页
齐多夫定
又称叠氮胸苷为胸苷类似物,对多种逆转录病毒有抑制作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三页,共62页
齐多夫定 药理作用-机制
ZDV进入宿主细胞内,在宿主细胞胸苷激酶的作用下生成一磷酸ZDV,进而在胸苷激酶作用下生成二磷酸ZDV,最后在核苷二磷酸激酶的作用下生成三磷酸ZDV。三磷酸ZDV可产生以下作用:
①竞争性抑制三磷酸胸苷掺入病毒DNA链;
②终止DNA链延长。因此ZDV抑制HIV逆转录过程,使病毒复制受阻而产生抗病毒作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四页,共62页
齐多夫定 临床应用
ZDV为治疗HIV感染的首选药,可减轻或缓解AIDS相关症状,减缓疾病进展,延长AIDS病人生存期。
为增强疗效、防止或延缓耐药性产生,临床上须与其他抗HIV药合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五页,共62页
齐多夫定 不良反应
可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或红细胞减少、贫血,发生率与用药剂量和疗程有关,多发生在连续用药6~8周。
本药还有一定骨骼肌和心肌毒性,表现为肌痛、肌无力、心电图异常,停药可恢复。
其他不良反应有恶心、头痛、发热、疲乏等。
使用本药时应定期查血象和心电图。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六页,共62页
(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奈韦拉平
地拉夫定
依法韦仑
依曲韦林
利匹韦林。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七页,共62页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它们结合于逆转录酶活性区域附近,改变逆转录酶构象而抑制该酶活性。
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似,有关毒性作用和耐药性产生方面也相近。大多此类药物尚在临床试验观察阶段。
此类药物的特点有:
①不需要磷酸化;
②仅对HIV-1有效,对HIV-2无效;
③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易引起药物相互作用;
④易出现耐药性,且本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现象。
现在学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特异性抑制HIV-1逆转录酶,对HIV-2逆转录酶和动物细胞DNA聚合酶无抑制作用。
极易产生耐药毒株,但与ZDV无交叉耐药现象。
常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合用于治疗HIV-1成人和儿童患者。
现在学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有药疹(>40%)、发热、疲劳、头痛、失眠、恶心、肝酶增高。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页,共62页
(三)HIV蛋白酶抑制药
沙奎那韦(saquinavir)
利托那韦(ritonavir)
奈非那韦(nelfinavir)
英地那韦(indinavir)
安泼那韦(amprenavir)
洛匹那韦(lopinavir)。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一页,共62页
HIV蛋白酶抑制药共同特点
1. 选择性抑制HIV蛋白酶,前4药选择性抑制HIV-1蛋白酶,后两者对HIV-1和HIV-2蛋白酶均有抑制作用,它们对HIV-1病毒复制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单药治疗4~12周可使患者血浆HIV-1 RNA水平下降100~1000倍。本类药物对人细胞蛋白酶的亲和力很弱。
2. 干扰病毒复制的晚期,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3. 病毒易产生耐药性,但比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慢。
4. 均被细胞色素P-450(CYP3A4或CYP3A)代谢。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二页,共62页
HIV蛋白酶抑制药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身
抗病毒药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