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讲土地规划与项目管理.ppt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5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讲土地规划与项目管理.ppt土地整理规划设计
主讲人: 郝志军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21. 02. 27

*
第三节 土地整理工程管理
第二章 土地整理规划与工程管理
第一节 土地整理规划编制原那么与程序
第二节 初步规划目标进展可行性论证
确定规划目标
总体安排

*
是指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针对一定区域范围内某种特定的土地用途,通过采取工程、生物及技术等措施,所能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降低土地利用本钱的程度。
土地整理潜力是土地开发潜力、土地整理潜力和土地复垦潜力的统称。
土地整理潜力的根本涵义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
单一指标评价法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

*
单一指标评价法
单一指标评价法是用单一的指标来衡量评价单元潜力大小并进展不同单元大小比较。
比较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潜力的绝对量,如新增耕地面积;潜力的相对量,如潜力系数〔=新增耕地面积/整理区面积〕,注重潜力的“量〞的特性。
由于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一般规定的评价单元是一样行政级别的行政辖区,其耕地面积〔准确地表述是待整理区面积〕,也就是评价单元的面积是不等的。因而,其新增耕地面积往往相差较大。用潜力系数进展单元评价,突出了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效率观。只要评价单元的面积到达一定规模,就具备开展耕地整理的前提。

*
综合评价法采用多个指标,按照一定的方法、程序,综合地进展潜力评价。
综合评价法不仅要考虑土地整理潜力的“量〞与“质〞双重特性,还要考虑从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所需要的支持条件,如资金条件、技术能力、生态适应性等。
耕地整理潜力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如影响耕地整理潜力总量〔绝对量〕的因素有待整理区面积;影响单位整理面积新增耕地潜力的因素有非有效耕地比例〔=整理区中田埂、沟渠、道路、零星地类面积/整理区面积〕;影响耕地整理潜力实现程度的外部条件有根底设施配套程度、水资源供需状况、生态适宜程度、投资能力等。
综合指标评价法

*
评价指标选择时需注意的事项
1) 指标选取、量化、权重等人为影响较大;
2) 指标的选择首先考虑其潜力具有质和量的双重性;
3) 考虑土地整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增加产出量;
4) 考虑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的差异;
建立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关键!

*
耕地整理潜力及其指标体系
耕地整理潜力可以界定为:通过综合整治耕地及其间的道路、沟渠、林网、田坎、坟地、零星建立用地和未利用地等,耕地质量的提高程度和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
由此可以看出,耕地整理的对象主要是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的耕地。利用率低的耕地表现为地块规模小、分布散乱,田埂系数大、中间夹杂分布着较多的其它闲散地;产出率较低的耕地表现为耕地质量不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低。

*
耕地整理潜力及其指标体系

*
耕地整理潜力调查内容

*
调查方法 :
① 以乡镇为单位,分村采用实地抽样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展调查;
② 以乡镇为单位,按集中连片耕地的总体坡度〔<6°,6~15°,>15°〕分别选取典型样区进展实地调查。典型样区面积应不小于该乡镇该类型耕地面积的2%~5%。
潜力分级 :一般不少于3个级别为宜。
耕地整理潜力及其指标体系

*
目的:
① 明确各区土地整理方向和重点;
② 分类指导土地整理活动;
③ 引导投资方向;
④ 为安排工程提供依据;
⑤ 因地制宜地制定土地整理措施。
区域类型:整理区、复垦区、开发区、综合区
土地整理分区

*
原那么:
① 土地整理潜力较大,分布相对集中;
② 土地整理根底条件较好;
③ 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④ 一般以乡镇为根本单元。
土地整理分区

*
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工程〔1〕
1) 重点区域:是指在土地整理潜力调查、分析和评价的根底上,为统筹安排省域内耕地及各类农用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土地整理方向,实现土地整理长远目标所划定的区域。
划定原那么:
① 土地整理潜力较大,分布相对集中;
② 土地整理根底条件较好;
③ 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④ 原那么上不打破县级行政区域界限。

*
2)重

2讲土地规划与项目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awasa1234
  • 文件大小668 KB
  • 时间202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