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造
现在学习的是第一页,共78页
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锭
一、有色金属熔炼的基本原理
二、有色金属铸锭凝固的基本原理
三、有色金属熔铸技术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页,共78页
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锭 主要内容。它们相距的垂直距离越远,反应的趋势越大。例如:
在熔炼铝及铝合金、镁及镁合金时,应设法避免与上述气体接触。如果用SiO2作炉衬,则熔体将与耐火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结果炉衬被侵蚀,金属受污染。
氧化热力学条件及判据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五页,共78页
氧化物的分解压pO2是衡量金属与氧亲和力大小的另一量度。 pO2小,金属与氧的亲和力大,金属的氧化趋势大,氧化程度高。同样可以得出反应(1)正向进行的热力学条件为pO2(MeO)<pO2(MO)。
(1)
(2)
分解压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由ΔG-T关系导出。由ΔG=A+BT
及公式(1-2)可得:
A<0
氧化热力学条件及判据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六页,共78页
氧化热力学条件及判据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七页,共78页
在标准状态下,金属的氧化趋势、氧化顺序和可能的氧化烧损程度,一般可用氧化物的标准生成自由焓变量ΔG,分解压pO2或氧化物的生成热ΔH作判据。通常ΔG、 pO2或ΔH越小,元素氧化趋势越大,可能的氧化程度越高。
Qp为压力熵
氧化热力学条件及判据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八页,共78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九页,共78页
氧化热力学条件及判据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页,共78页
由式(1.11)可以看出,气相氧的分压P02高,组元含量[i%]多及活度系数大,则氧化反应趋势大。因此,在实际熔炼条件下,元素的氧化反应不仅与ΔG有关,而且反应物的活度和分压也起很大作用。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活度与炉气中反应物的分压,可影响氧化反应进行的顺序、趋势和限度,甚至改变反应进行的方向。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一页,共78页
研究氧化反应动力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弄清在熔炼条件下氧化反应机制、限制环节及影响氧化速度的诸因素(温度、浓度、氧化膜结构及性质等),以便针对具体情况,改善熔炼条件,控制氧化速度,尽量减少金属的氧化烧损。
氧化动力学机制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二页,共78页
表面
Me
O2
(1)氧气向界面扩散
金属氧化的步骤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三页,共78页
Me
O2
(2)氧气在界面吸附
金属氧化的步骤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四页,共78页
Me
O2
(3)界面发生化学反应
金属氧化的步骤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五页,共78页
Me
MexOy
(4)界面氧化物的生成
(5)氧化层脱落
金属氧化的步骤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六页,共78页
金属氧化的动力学 速度问题
金属氧化机理和氧化膜结构(重点了解三个环节)
-氧化膜界面扩散(即外扩散)
D—氧在边界层中的扩散系数,A、δ—边界层面积和厚度
C0O2、CO2—边界层外和相界面上氧的浓度
氧化动力学机制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七页,共78页
金属氧化机理示意图
边界层(扩散层)
氧化动力学机制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八页,共78页
-金属界面扩散(即内扩散)
D—氧在氧化膜中的扩散系数,δ—氧化膜的厚度
C´O2—反应界面上的浓度
氧化动力学机制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九页,共78页
金属氧化机理示意图
内扩散
氧化动力学机制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页,共78页
-氧化膜界面上,氧和金属发生界面化学反应,与此同时金属晶格转变为氧化物(结晶化)
K—反应速度常数,C´O2—金属-氧化膜界面上氧的浓度
金属的氧化由上述三个环节共同完成,总反应速度取决于最慢的一个环节(短板理论)。
氧化动力学机制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一页,共78页
Pilling-Bedworth比
氧化膜的性质决定以上哪一个环节是限制性环节,而氧化膜的主要性质是其致密度:
定义为氧化物的分子体积VM与形成该氧化物的金属原子体积VA之比,即:
氧化动力学机制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二页,共78页
当α>l时,生成的氧化膜是致密的,连续的,有保护性的。在这种情况下结晶化学反应速度快,而内扩散速度慢,因而内扩散成为限制性环节。氧化膜逐
有色金属熔炼与铸造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