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2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4页例2和练一练,第25页练习四第2题。
教学目标:
,知道它的绘制方法和特点,能看懂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第2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2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4页例2和练一练,第25页练习四第2题。
教学目标:
,知道它的绘制方法和特点,能看懂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设置疑问、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预测、操作实践能力。
。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分析数据,体会数据中蕴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温度计、热水、计时器。
学生:陶瓷杯和陶瓷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
,学生读题并分析表格。
师: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指名交流,教师小结。
。
(1)探究例2。
师:你能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展示在一张统计图中吗?
PPT课件出示例2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从这张不完整的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小组交流,指名口答。
教师介绍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定义。
师:你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完善例题图中的统计图吗?在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互相检查。
分析数据。
学生小组讨论例2各题,小组集体交流。
(2)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并板书。
三、统计实践,提升能力
。 (1)学生读题,初步了解要求的是什么?
学生预测:陶瓷杯和陶瓷碗中水温下降的速度会相同吗?哪个速度会快一些?
(2)学生具体操作实验。
出示实验操作要求,教师加以说明。
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完成统计图及题后的问题。
教师巡视、及时指导有困难的小组进行实验。
(3)讨论交流。
先让学生自己将实验结果和自己的估计进行比较,结果是否相同?并说一说到底哪个水温下降得快一些。
指定小组交流,通过展示台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如果适合饮用的水温是18 ℃~45 ℃,两个容器的水从第几分钟起开始饮用比较合适?
。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指名交流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在风信子发芽实验中,开始出现根和芽的情况各是怎样的?
四、课堂小结,布置课后实验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统计图的数据都是我们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的,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如果感兴趣,可以找两种不同的植物种子,做一次发芽实验,观察、记录发芽情况,并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五、布置作业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便于比较不同数据之间的差距
苏教版2.2 复式折线统计图 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最新2022年度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