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晚春
明确目标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赏析诗句的用语之妙。
学习目标
课前解疑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逢入京使、晚春
明确目标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赏析诗句的用语之妙。
学习目标
课前解疑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了解作者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长于七言歌行。由于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
此诗约作于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写作背景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
岑 参
思考探究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
翻译: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纵横交错模糊颜面。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凭:请求,烦劳。
传语:捎口信。
翻译: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能请求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写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乐观豁达的情怀。
理解情感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铺垫。
赏析诗句
“双袖龙钟泪不干”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人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出了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赏析诗句
“凭君传语报平安”有何妙处?
课前解疑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早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仲春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暮春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
了解作者
思考探究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不久归: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翻译: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尽办法挽留春天,争奇斗艳,万紫千红。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杨花:指柳絮。 榆荚:指榆钱。
翻译:那些杨花榆钱,没有百花那样艳丽的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才思:才气、才华。 惟解:只知道。
诗人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
别开生面,耳目一新
赏析诗句
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斗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赏析诗句
《晚春》这首写暮春景色的七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
把握主旨
积累拓展
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会辜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逢入京使、晚春》名师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