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发展我国国际集装箱多式 联运策略.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发展我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策略
国研网
借鉴国际多式联运的成功经验,跟上世界的发展趋势,研究分析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这对于缩小与的差距,加快与国际运输方式接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国际集装箱联运发展至今,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但由于仍大量保留着传统方式,以至于集装箱运输的潜力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1. 当前在我国国际集装箱联运中,存在着分段运输、国际联运、国际多式联运3种运输组织形式。由于受一些条件的制约,分段运输的运量占我国国际集装箱总运量的90%以上。分段运输业务由远洋、沿海、内河、公路、铁路、港、站等运输、装卸及货代企业分营,其经营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这种运输组织形式,不利于提高运输服务质量,不利于加强经营者在国际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与合作关系。
2. 运输企业出现了横向联合的趋势。但整体实力雄厚的集约化我式联运企业少,由于竞争机制的引进,打破了原有独家垄断的格局,对于国际货运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分散经营,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国内外联运网点的综合服务功能没有得以充分发挥。国内市场割据,部门间条块分割和在国外缺乏竞争力的弊端,无形中又为多式联运增加了障碍。
3. 国际集装箱中转站在港口腹地设置过剩,与内陆站点数量不足形成较大反差。作为国际运输各种运输方式的连接点--国际集装箱中转站,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沿海大中城市港口为枢纽向内陆延伸的扇面集、疏运网络。但由于中转站集中设置在港口及其腹地,出现了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和运力过剩的现象,导致这些中转站建成后实际运量严重不足的状况。而在内陆地区,由于内陆口岸发展迟缓,在其数量及布局上与我国广大地区多式联运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4. 集装箱运输优越性的一个主要特点应是多式联运的门到门运输,以解决规模化运输与零放托运之间的矛盾,并真正发挥集装箱运输的诸多优点。但在我国,"门到门"运输困难重重。因为在追求集装箱运输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情况下,难以将集装箱运输的触角直接伸向货源点和收货终点,使得许多原本可以采用集装箱运输的货源不得不仍采用散件运输。
二、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趋势及特点
1. 国际集装箱船和集装箱趋向大型化和效益化。世界主要20多家船公司营运的载箱量在3500TEU以上的船舶不断增多,占其动力25%以上;载箱量更大的4600TEU、4800TEU、5250TEU 等大型全集装箱船正在迅速发展。全球第四、五代集装箱船正在不断纳线,取代原有的第一、二代集装箱船。集装箱运输规模的扩大,运行速度的提高,船舶载箱量的增加,航速的加快,和运送期限的缩短,使运输效益日益提高。
2. 适箱货物的种类日趋扩大。由于国际贸易在世界更大范围内进行,除传统的制成品使用集装箱运输外,还有国际间的原材料、半成品、机械及零部件、电子产品及元器件等适箱货物运输也在不断增加;另外,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扩大散装货、液体货、农副水产品等货物使用集装箱运输的范围,从而促进了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不断发展。
3. 由于集装箱船趋向大型化,港口码头、装卸机械、集疏运设备也相应趋向大型化、高速化。港口集装箱集、运、疏、装卸整流加快,船舶在港停留时间相对缩短,运输效益提高,集装箱运输的优势得

发展我国国际集装箱多式 联运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企业资源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1-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