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马列文论复习题纲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立
一、奠基之作:?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二、艺术的定位:意识形态。三、艺术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点
一、?手稿?美学思想
1.“劳动创造了美〞。
。
〔八〕威廉斯
“历史符号学〞。5.文化唯物主义在进展艺术研究时,也必须考虑文化霸权的历史消长过程在艺术上的表达,它及艺术的关系。。
三、晚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第 5 页
〔一〕杰姆逊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生产方式最终决定着文化和文学艺术。2.政治无意识理论。3
.审美行为就是意识形态的。4.“内在形式〞理论。5.解释学的“辩证批评〞。6.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
〔二〕伊格尔顿
1.审美意识形态论。2.艺术生产论。3.文化批评。
〔三〕哈贝马斯
1.“光晕艺术〞和“后光晕艺术〞。2.要求美学和艺术论证“交往行为的合理性〞。3.坚守美学现代性,抵抗后现代主义美学的冲击。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立
第一章
概说
一、马克思生平
二、恩格斯生平
三、马恩合作
第一章 艺术性质论
第一节
艺术生产论
一、艺术生产概念的提出
二、 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异同
1.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统一性 2.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区别
三、艺术生产力和艺术生产关系
四、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
第 6 页
第二节
艺术意识形态论
一、 艺术在社会构造中的位置
马克思:“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开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构造,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及之相适应的现实根底。〞“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开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开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根底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准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制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二、艺术和意识形态的关系
否认性的,也即带有价值评价的色彩
描述性的,也即不带价值评价的色彩
三、艺术和经济根底的关系
1.经济根底对艺术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并且对经济根底具有反作用。
第三节
艺术掌握论
一、艺术掌握的提出二、艺术掌握的特征
。。。。
三、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四、艺术的倾向性和形象性
第 7 页
第四节
艺术开展论
一、艺术开展及社会分工 二、艺术开展和物质生产开展的不平衡关系
三、艺术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
四、民族的文学和世界的文学
第三章 文艺创作、鉴赏、批评论
第一节
现实主义论; 第二节
悲剧创作论; 第三节
文艺作品论; 第四节
文艺鉴赏论;第五节
文艺批评论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在俄苏的开展演变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俄国的传播
一、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俄国历史环境及特点;二、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俄苏阶段传播的特殊性;三、俄苏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不同话语系统;四、俄国学者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全面深入;五、根本术语;六、俄苏马克思主义文论思想的根本特点;七、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传播中的奉献。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列宁主义阶段的新开展
一、列宁的文艺思想
1.能动的反映论2.党的出版物原那么3.“两种民族文化〞的学说4.文艺批评实践的光芒范例
第 8 页
二、斯大林的文艺思想
1.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问题;2.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问题;3.关于文艺批评问题;
三、高尔基的文艺思想
1.关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2.关于形象性和真实性;3.关于典型人物和典型化;4.关于形象思维;5.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四、沃罗夫斯基的文艺思想
1.关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2.关于文艺批评问题。
五、卢那察尔斯基的文艺思想
1.保卫列宁主义,倡导列宁文艺思想的研究;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倡导者。
第二章
列宁的文论思想
第一节 能动的艺术反映论
一、文学艺术源于社会生活;二、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的能动反映,并且参及社会的改造及开展;三、现实主义文学观。1.真实性2.典型性
第二节
文艺批评
马列文论选读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