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地户
当我们面对着南政图和北政图论五运六气的运转时,就会看到东西南北的方向,都是用二十八星宿来定位的。所以,《黄帝内经》里说的天,不能老是用坐南朝+北,坐北朝南来看事。故,在《天元玉册之九·诸运分清浊,占之可见或不可见》中天门地户
当我们面对着南政图和北政图论五运六气的运转时,就会看到东西南北的方向,都是用二十八星宿来定位的。所以,《黄帝内经》里说的天,不能老是用坐南朝+北,坐北朝南来看事。故,在《天元玉册之九·诸运分清浊,占之可见或不可见》中才说;“天动而地静,定位而天晚,欲明天上东南西北,只凭四方七宿以占候之,宫分明矣。欲占五运之首尾,明列宿宫分而知之矣”。斗转星移,移光定位,无论你把一年的天体分成几个天体看,无论你用哪一节段进行移光定位,都会看到有一个天门、地户的问题。无论在易经学中你怎样解释天门和地户,都不可能知道在实践中天门、地户是怎样运用的,只有在《黄帝内经》中说的五运六气运转中,才会看到它的真谛和绝妙,它的用处是多么的关键。
在一年的六气分治中,无论在哪一节运中看五运六气的运转,都有司天、在泉的二气,为上、下、吉、凶、胜、负、客、主的气,其余的四气散居在左右。里圈代表的是春天,艮方,厥阴山风与坤方的长夏,太阴湿气相对,叫山泽通气;代表离方的夏天,少阳火气与坎方的冬天,太阳寒气相对,叫水火不相射;代表巽方的初夏,少阴阳气与亁方、兑方的阳明寒凉气相对,叫雷风相薄。当五运的气,甲、丙、戊、庚、壬运转到艮、坤和坎、离时,都会同其化。只有行到东南巽方,或西北亁方,就必须按照象管六律和芻本管音的大法化气,强其内守,必同它的气,以高下的道理,论气。这就是甲丙戊庚壬交在天门、地户的天理。东南方为洼地,阳地,阴气永远满不了,故地的气不满东南,论地域是福州一方,阴气到此甲5、丙1、庚4都为生数,为不及;阳气到此戊7、壬8都为成数,为太过。西北方为高寒之地,阳气永远满不了,故天的阳气不满西北,论地域是青藏高原一方,喜马拉雅山的山上总是寒冷才为正常,阳气到此地为戊2、壬3都为生数,为不及;阴气到此甲0、丙6、庚9都为成数,为太过。每当五运六气运转时,必然有交于天门和地户气位的气。这就必须遵守“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的天道。在《阴阳应象大论》中圣人论人身时,同样是按照此天理说出了“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不如左明也”。是君面亁而论西北阳明亁方坎方运的气。请看2014年图十四。“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手足强也”。这些话是根据什么说出来的呢?正是中医对着病人看病摸脉,说出来的话。看2014年图十四,正是以阳明亁方的法则论天的气,是厥阴司天,少阳在泉,天的气往左,往前转,在时至而至的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君面亁而论。不管谁司天,司天的本位是秋天,是亁方,司天的前方是第四气冬天太阳,为坎方,天的气往左行,左边阴寒右边为凉,左边的气最实,阴精上奉着天,阳精下降,所以人的左上实,左下虚,左上关的真脏脉甚,下关脉虚,左边的耳目比右边的眼睛耳朵明亮聪明;在泉一方在下,天的右下,为离方,在泉为巽方,东南方和南方阳气最盛,阳精上升奉着天,下实上虚,左手的下关的真脏脉甚,左手足没有右手足灵活。所以天地的阴阳虽在同一方,真脏脉的阴阳上下不可能平衡。只有明白了这样的天道,才能像贤人一样
天门地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