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
摘要: 许多在就业面前迷茫,不知所措,以下为大家分析中国就业形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就业岗位矛盾
(一)当前,中国面临十分复杂和极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具体表现为:
,总量压力不断加大。
一是失业人员不断增加。200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一路小跑,由2000年末的595万人增加到681万人,%%。2002年上半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进一步增加到733万人,%。二是下岗职工数量仍然较多。2001年末,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已经达到为515万人。三是由于人口出生高峰的原因,新生劳动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四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压力仍然很大。。中国论文联盟。
,新增加的就业岗位相对减少。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机会有限,加上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少,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在相对减少。突出的表现是就业弹性偏低。(即国民经济每增加1个百分点,),不到20世纪80年代的1/3。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是求职者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青年失业人员增加。青年求职者已经占到主体,35岁以下求职者占七成以上,这与过去求职者主要为35岁以上大龄群体有明显的区别。且求职者文化程度较高,近一半的求职者为高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者占了1/3。二是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困难,再就业率偏低。下岗职工年龄偏大(平均为40岁),%,加上职业技能不高(%),即便是已有的职业技能也不能够满足其转岗的需要,再就业优惠政策不落实等,导致下岗职工再就业难。%,。三是县域就业问题突出。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几个经济状况属于该省较好的县进行的典型调查,不包括农民在内的失业率已经超过2位数。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会增加结构性失业。
在入世的初期,面对入世后有限过渡期的压力,为抵御外资及其产品的冲击,受冲击的行业和企业必然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进行资产重组、减员增效,甚至破产,从而导致结构性失业人员增加。另一方面,处于摸索阶段的中国外贸企业不可能马上在出口上有突破性的进展,近期对外贸易产生的转移效应会大于出口的创造效应,从而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
(二)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的确,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有些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吃香的趋势。
(三)各专业类具体就业情况是: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专业,%、%、%、%;资源
形势与政策0439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