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式别墅广告语.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城市中的4A景区,出繁华,入风景。苏州各大区域,30分钟自由穿行。
木渎一山四园
灵岩山 灵岩山景区位于“秀绝冠江南”的灵岩山麓。景区内楼台亭榭依山势而建,九曲长廊因地形而走,清池涓流,岸曲水回,是吴中闻名的旅游胜地。
虹饮山房
虹饮山房,位于苏州市区山塘街,是清初木渎文人徐士元的私家园林,乾隆下江南每游木渎,必先在此弃舟登岸,入园游历。因而,当地都习惯称虹饮山房为韩隆的民间行宫。
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在木渎镇山塘街王家桥畔,门对香溪,背倚灵岩,“虽处山林,而斯园构造之精,不让城市”〔童寯《江南园林志》〕,为江南名园之一。
古松园
古松园,清代宅第园林风格建筑,位于为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所建。宅内各处建筑古朴雅致,雕刻非常精细,有必须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为苏州市文物爱护单位。后园有一株明代罗汉松,青翠虬劲,姿态美丽,古松园即因此松而名。










榜眼府第
木渎镇下塘街,为林那么徐弟子、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的故居。其宅坐南朝北,门对胥江,前宅后园构造,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园林建筑风格。其宅有三件宝,即砖雕门楼、石雕《盛世滋生图》、木雕花篮厅,被称为“江南三雕”。
旧时木渎十景
“木渎十景”分别是斜桥分水、虹桥夕照、下沙落雁、姜潭渔火、西津望月、灵岩晚钟、南山晴雪、山塘榆荫、法云古松、白塔归帆。不过随着城市的开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更,“木渎十景”中的下沙落雁、法云古松、白塔归帆三景已经消逝。
斜桥分水
木渎镇上有两条河流最出名,一条是胥江,东连姑苏,西接太湖,水面开阔,横贯全镇,是沟通太湖与苏州城的黄金水道;还有一条是香溪,从灵岩山前沿山塘古街一路迤逦而来,在斜桥下汇入胥江,并作一流。由于香溪水较为澄澈,胥江水略显浑黄,因此两条河流在斜桥下交汇时,形成一条泾渭清楚的分水岭,特别特殊,人称“斜桥分水”。 “斜桥分水”这一景由来已久,是旧时“木渎十景”之一,在斜桥边上,横跨胥江的邾巷桥上还有这样一幅桥联:吴越千年分清浊,香胥两水汇一流。
姜潭渔火










木 渎镇上有两处“双桥”,有“小双桥”之称的西安桥和小日晖桥。站在西安桥上向东望去,就是百步之遥的
东安桥,两桥一座精致,一座雄丽,遥相照应,俗称“姐妹桥”。站在桥上向西望去,就是闻名的木渎古“十景”之一的“姜潭渔火”。每逢夜幕驾临,岸上的万家灯火,满天闪耀的繁星与江中的点点 渔火相映成辉,让人留连忘返。
虹桥晚照
虹桥,始建于宋代。每当夕阳西下,放眼西望,可见夕阳正和香溪、虹桥形成一线。迟暮的日光把香溪水染成一匹彩绸,给两岸的粉墙黛瓦披上袭朱纱,绚丽无比,这就是木渎十景中闻名的“虹桥晚照”。
西津望月
西街上的西津桥,史载是明代万历年间里人茅郊建。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洞庭东山吴序商重建,改名永平桥。清代诗人吴溥有《西津望月》诗,“水环小市石桥横,清旷偏宜得月明,一片秋光漫楼阁,知谁望远最多情”。
灵岩晚钟
自东晋时期司空陆玩曾居灵岩山,后舍宅为寺,乃有“灵岩山寺”。 寺内多宝佛塔,又名永祚塔,内悬1667年〔康熙六年〕铸造的大铜钟。暮鼓晨钟,悠扬清越之声与古镇世代民众朝夕相伴。
南山晴雪
灵岩山雪后初晴,银装素裹,阳光之下,晶莹剔透。清代乾隆时期名儒重臣毕沅,于灵岩山上修筑灵岩山馆,其一厢房名为“见南山斋”,既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之意。对于生活在木渎的人,古诗里的田园生活正是他们世代相传的生活。





中式别墅广告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森森
  • 文件大小44 KB
  • 时间2022-03-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