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艰难“出海”.doc1中国高铁艰难“出海”中国高铁报价比其他国家都低,运营价格更是诱人:中国高铁的票价能够低到每公里7美分,而目前日本高铁的票价是每公里30美分、法国高铁的票价是每公里27美分。中国高铁也被誉为中国工业的名片。然而,与之不太相应的一个事实却是高铁的出口往往不顺,被称为“雷声大雨点小”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要发展高铁?著名学者高柏认为,对于中国而言,高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第一,中国在欧亚大陆的高铁建设过程中以及随后的经济整合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金融中介的作用。目前,世界上的货币流动性向发展中国家集中,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对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形成威胁。如果中国能发展出合适的金融工具,吸纳这种流动资本,为建设高铁所用,就既可以减少资本过剩流动性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又可以把这种流动性引向最需要投资的对中国有巨大利益的地域与国家。中国可以输出长期资本,向其他国家提供建设高铁的资金。通过这种金融中介的作用,中国可能获得对其他国家高铁的参股权或者通过对方以能源资源作为贷款偿还获得对能源与资源的控制。在向外贷款的时候如果能以人民币为结算单位,中国还将扩大本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并在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下,为贷款获得潜在的增值机会。2第二,中国可以在欧亚大陆高铁制式的制定、跨国高铁管理体制的建立和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确立自己在未来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的地位。陆权时代欧亚大陆高铁管理体制的重要性类似于世界上的海洋法。制定这个管理体制就是在为未来的国际经济秩序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过程中,还将出现一系列的国际协调机制。在目前欧亚大陆各个地区已经出现的各种合作组织之间必然要建立协调机制。上合组织、中东地区合作组织以及欧盟,就地域经济合作各方面事宜召开进行磋商的部长级会谈甚至首脑会谈都有可能。这些机制本身就是未来世界政治经济中的重要制度。通过主导境外高铁建设与欧亚大陆经济整合,中国在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的地位将大大加强。第三,修通高铁后,中国将可以向中亚、西亚、中东、北非投资制造业,建立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生产体系。在海权时代的全球化过程中,中国自己是一个位于价值链低端的世界工厂,它的对外投资以确保能源资源为主。而在由高铁推动的陆权时代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它将建立本国资本对国际产品链的控制,发展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生产体系。中国的对外投资已经到了依靠自身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或者利用跨国采购的优势赚钱的时候了。因此,现在就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分工中建立自己的优势对未来有极端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高铁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新型交通工具对中国潜在的战略意义还远远没有被充分认识。在过去的30多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虽然向国际市场出口了无数的产品,但从西方媒体的反应来看还没有哪个产品像3高铁这样成为代表中国工业实力的一个符号。此外,高铁对于中国而言其实起到一种超级产业的作用。所谓“超级产业”指的是这样一些产业,它们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以其所具有的巨大规模(产业规模、产业内企业的规模),所需进行的巨大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等),产生效果所需要的巨大空间(双重意义上的空间:经济意义上的市场空间和自然地理意义上的空间),带来的巨大利益,成为当时主要国家综合国力以及战略能力的主要来源与体现,成为当时进入大国俱乐部的门槛。高铁符合上述
中国高铁艰难“出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