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数据离散程度教学课件.docx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4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数据离散程度教学课件.docx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精品文档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4.数据的离散程度(第 2课时)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统计意识,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极差、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并进行了简精品文档
41
精品文档

∴从甲和丙中选择一人参加比赛,
S甲2>S丙2,
∴选择丙参赛.
点拨:首先比较平均数,平均数相同时选择方差较小的运动员参加即可.
4.“植树节”时,九年级二班6个小组的植树棵数分别是5、7、3、x、6、4,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5,则该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___.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5
精品文档
答案:
解析:∵这组数据 5、7、3、x、6、4的众数是5,
x=5,
∴这组数据5、7、3、5、6、4的平均数是5,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1
精品文档
∴S2=
[(5﹣5)2+(7﹣5)2+(3﹣5)2+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7
精品文档
(5﹣5)2+(6﹣5)2+(4﹣5)2]=
点拨:根据众数、平均数、方差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
(或点击“随堂训练”,选择“《数据的离散程度(2)》预习自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1
精品文档
(二)课堂设计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1
精品文档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回顾;第二环节:探究发现;
第三环节:知识运用;第四环节:随堂检测;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内容:(1)回顾:什么是极差、方差、标准差?方差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一
组数据的方差与这组数据的波动有怎样的关系?
(2)计算下列两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1
精品文档
①1,2,3,4,5; ②103,102,98,101,99.
目的: 复习极差、方差、标准差等概念及计算,巩固学生对刻画数据离散
程度的三个统计量的认识.
注意事项:复习的内容主要让中下等学生来回答和反馈信息, 掌握上节课的
教学效果,及时鼓励学生或校正偏差.
第二环节:探究发现
内容1:试一试: 如图是某一天 A、B两地的气温变化图,请回答下列问
题:
(1)这一天A、B两地的平均气温分别是多少?
(2)A地这一天气温的极差、方差分别是多少? B地呢?
(3)A、B两地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1
精品文档
目的:通过两地气温的变化的例子,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读取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更准确地理解方差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注意事项:由于读取的数据多且复杂,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来高效完成.内容2:我们知道,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那么,是不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1
精品文档
是方差越小就表示这组数据越好呢? 我们通过实例来探讨.
议一议:某校从甲、乙两名优秀选手中选一名选手参加全市中学生运动会
跳远比赛,该校预先对这两名选手测试了 10次,测试成绩如下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手甲的成绩(cm)
585
596
610
5986**********
613
601
选手乙的成绩(cm)
613
618
580
574
618
593
585
590
598
624
(1)他们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
(2)甲、乙这10次比赛成绩的方差分别是多少?
(3)这两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各有什么特点?
(4)历届比赛表明,成绩达到
596cm就很可能夺冠,你认为为了夺冠应选
谁参加这项比赛?
(5)如果历届比赛表明,成绩达到
610cm就能打破记录,你认为为了打破
记录应选谁参加这项比赛?
目的:针对不少同学认为的方差越小越好的错误认识,课本设计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旨在消除学生的这种不正确的看法,从而认识到要针对具体情况来分析方差对于问题的影响,体会数据的波动是广泛而有特点的.
注意事项:学生对两名运动员特点的回答呈多样性,如甲较稳定,乙有潜力等,对于第(4)(5)题的回答则有不同的意见,经大家分析后,再统一认识.
内容3:做一做:(1)两人一组,在安静的环境中,一人估计1分钟的时间,另一人记下实际时间,将结果记录下来.
(2)

数据离散程度教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万家乐书屋
  • 文件大小76 KB
  • 时间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