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教育发展献一策——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稼祥中学 朱建华
留守儿童是农村流动人口(其中 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
其未成年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具体而言,是指与父
我为教育发展献一策——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稼祥中学 朱建华
留守儿童是农村流动人口(其中 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
其未成年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具体而言,是指与父母双
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当前,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问题还很多,留守儿童是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我
县如此众多的留守儿童,不能不说是目前教育发展的一软肋。据调查,不少留守儿
童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亲情失落。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普遍较少。由
于长期分隔,使得大部分留守儿童与父母产生了亲情隔阂,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
渴”,有的甚至成为“心灵孤儿” 。
2、心理失衡。由于亲情缺失,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
障碍。导致过半的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胆小,容易出现偏执、冷漠、自私、自卑等
不良人格特征。
3、监护失助。在教育态度方面,约 60%的隔代亲人及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
别的管不了,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 。这说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对这
些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全方位监护。
4、学习失教。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要求,
有的受父母外出挣钱的影响,陷入了“读书无用论” ,致使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积
极性不高,纪律涣散等。
稼祥中学成立“托教中心”以来,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做了大胆的尝试。
以比较好的硬件设施,较强的师资力量,给了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特别关照。给了他
们很多的亲情关爱,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亲情缺失,教育方面的缺陷。受到了国家关
工委的高度评价,及省、市、县领导的一致称赞。但我个人认为,在解决留守儿童
的教育方面,家长、学校,当地政府还需形成教育合力。
1、家长要担起教子之责
目前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
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主张。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
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双方都外出打工,就应选一个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为监护人,一方面,平时多与“监护人”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品行及健康状况,并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
我为教育发展献一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