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这是黄河颂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
家长们参考学习。
黄河颂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 一)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 ; 有感情地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 四) 、品尝“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 ?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
以“啊! 黄河! ”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
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 ! 黄河! ”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
“啊! 黄河! ”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 !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
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 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
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
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
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
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
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 五) 、“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
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
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
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 六) 、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与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
格属于哪一种 ?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
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
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
2、、小结。 ( 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
序曲:描绘雄姿与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
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与坚定的信念。
黄河——( 象征) ——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 (1) 呼告(2) 反复(3) 比喻拟人
三、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 ?可结合一
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四、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1、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
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黄河颂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
贡献力量。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保卫黄河》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画面)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
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抓住“颂”字。 )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
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
“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即
“望”字。 )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 !
黄河! ”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⑤小结课文。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作业布置: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
黄河颂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